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与欧、美、澳大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是位于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谷类作物。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在世界大麦起源与进化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为我国所独有,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珍贵种质资源。本研究对40份一年生野生大麦,46份欧洲大麦、8份澳洲大麦、81份美洲大麦进行了16种农艺性状考察、籽粒蛋白质测定、旗叶光合速率测定,进行了以SSR为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期为现有的大麦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一些的有价值的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质资源16种农艺性状方差分析
其他文献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危害面积迅速扩大,危害程度急剧加重,己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水稻纹枯病的有效防治研究己迫在眉睫。由于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强腐生性和广寄主范围,利用传统方法很难找到较高水平的抗源,给抗性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目前国内外还未深入展开纹枯病的抗病机制和遗传育种研究。G蛋白β亚基(Guanine nucleoti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试验于2013-2015年度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棉花遗传育种的基础。丰富的棉花野生种是一个宝贵的遗传资源库,对棉花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应用价值。要开展亚洲棉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首先要建立一套适合亚洲棉棉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实验体系,必须建立和优化亚洲棉的原生质体培养体系。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亚洲棉体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体细胞培养中a-Naphth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产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并逐渐进行推广。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宏观上各种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还田对土壤有固碳的研究,并未深入研
采用烤烟密度与施氮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烤烟根际微生物及烤烟与春大蒜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分析,各处理不同部位的烟叶,上中等烟率(%):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密度16500株/hm~2结合施氮量120kg/hm~2处理的上部叶上中等烟率为92%最高,中部叶均价12.65元/kg、上中等烟率96.56%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