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总结和传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有益借鉴。(2)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以"心肾相关"理论为核心,观察患有不同级别高血压病的病人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心肾损害的客观理化指标相关性,以"心肾相关"理论再认识高血压并合并多种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为指导治疗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病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从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部住院和门诊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310例,主要依据邓老辨证治疗高血压之经验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高血压的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肝阳上亢证、气虚痰浊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瘀血阻窍证、阴阳两虚证、痰热互结证、痰浊上扰证,采用stata13.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统计观察不同分级分层中高血压的病史年限、血压控制情况、辨证分型、合并疾病之间的血脂、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心脏彩超等相关性研究。结果:1.统计纳入的310例(男性163例,女性147例)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显示,气虚痰浊型111例(35.7%,男性58例,女性53例),痰热互结型60(19.3%,男性41例,女性19例),肾精不足型57例(18.3%,男性22例,女性35例),痰浊上扰型38例(12.2%,男性20例,女性18例),肝阳上亢型20例(6.4%,男性9例,女性11例),气血亏虚型9例(2.9%,男性5例,女性4例),阴阳两虚型9例(2.9%,男性6例,女性3例),瘀血阻窍型6例(1.9%,男性2例,女性4例),各证型在总体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本试验结果提示气虚痰浊型、痰热互结型、肾精不足型、痰浊上扰型是高血压辨证分布最多的证型。各证型性别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84<0.05)。各证型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1744<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尿酸、高血压分级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有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独立危险因素。肝阳上亢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异常有明显相关性。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有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尿酸是导致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发生异常的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出现ACR异常。随着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的增多,其造成的心肾靶器官损害的风险也逐步增高。合并心血管疾病数量及危险程度分级与心脏、肾脏损害呈明显相关性。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肾损害的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数值有相关性。3.从本试验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共纳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例总数为97人(31.3%),非合并糖尿病的病例总数为213人(68.7%)。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痰浊型(29人,29.9%)>肾精不足型(18人,18.6%)>痰热互结型(17人,17.5%)>痰浊上扰型(13人,13.4%)>阴阳两虚型(6人,6.2%)>瘀血阻窍型(5人,5.2%)=肝阳上亢型(5人,5.2%)>气血亏虚型(4人,4.1%)。其结果初步提示,气虚痰浊可能是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一种重要病因病机,痰邪可能是重要的致病病邪之一。4.从本试验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共纳入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病例总数为91人(29.4%),非合并肾损害的病例总数为219人(70.6%)。其中,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的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痰浊型(26人,28.6%)>痰热互结型(20人,22%)>肾精不足型(14人,15.4%)>痰浊上扰型(13人,14.3%)>肝阳上亢型(6人,6.6%)>阴阳两虚型(5人,5.5%)>瘀血阻窍证型(3人,15.4%)。本试验统计结果初步提示,气虚痰浊可能是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的一种重要病因病机,痰邪可能是致病的重要病邪之一。5.从本试验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按高血压各个分级计算ACR异常的个数,可以初步得出ACR异常值分布比例为高血压3级(57.1%)>高血压2级(25.3%)>高血压1级(17.6%),与国际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可以初步认为高血压等级越高,造成的肾损害越严重,出现肾损害的风险也越大。6.从本试验统计结果初步提示,以高血压病史年限为标准统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异常的分布规律,其结果显示:病史年限在0<N≤5(年)的病例数分布最多(42人,46.2%)>病史年限在5<N≤10(年)(27人,29.7%)>病史年限在10<N≤15(年)(9人,9.9%)=病史年限在15<N≤20(年)(9人,9.9%)>病史年限>20(年)(4人,4.4%)。而以高血压病史年限为标准,统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正常的分布规律显示,病史年限在0<N≤5(年)(118人,53.9%)>病史年限在5<N≤10(年)(60人,27.4%)>病史年限在15<N≤20(年)(21人,9.6%)>病史年限在10<N≤15(年)(14人,6.4%)>病史年限>20(年)(6人,2.7%)。结合以上统计结果提示,高血压病史可能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发生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7.从上表的本试验统计结果初步提示,在所有纳入的病例中,出现尿酸异常的共186人(60%),尿酸正常的为124人(40%)。统计在各个证型中出现尿酸异常的百分比显示:瘀血阻窍型100%(6人)>肝阳上亢型90%(18人)>阴阳两虚型77.8%(7人)>痰热互结型68.3%(41人)>气血亏虚型66.7%(6人)>肾精不足型56.1%(32人)>气虚痰浊型53.2%(59人)>痰浊阻窍型44.7%(17人)。统计各个证型中出现尿酸异常的个数/尿酸异常的总数(共186人)的百分比显示:气虚痰浊型59人(31.7%)>痰热互结型41人(22.0%)>肾精不足型32人(17.2%)>肝阳上亢型18人(9.7%)>痰浊上扰型17人(9.1%)>阴阳两虚型7人(3.8%)>气血亏虚型6人(3.2%)=瘀血阻窍型6人(3.2%)。结合以上结果提示,在高血压伴有尿酸异常的各个证型中,痰瘀可能为导致尿酸发生异常的重要病邪之一,提示以后临床辨证中可能要考虑痰瘀之邪致病的可能性,需要引起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重视。8.从上表的本试验统计结果初步提示,纳入的病例数据显示:本试验中共纳入高血压1级病例数为69人(22.3%),高血压2级病例数为114人(36.8%),高血压3级的病例数为127人(40.9%)。出现尿酸异常的病例总数为186人(60%),正常的为124人(40%)。其中高血压1级的尿酸(UA)异常的为39人(56.5%,21%),高血压2级的UA异常的为65人(57%,34.9%),高血压3级的UA异常的为82人(64.6%,44.1%),可以初步认为随着血压等级的升高,其导致的尿酸异常比例也会升高,提示血压等级是导致尿酸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本试验研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气虚痰浊型分布例数最多,说明气虚痰浊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机的一种重要类型。尿酸、高血压分级是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指标ACR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肝阳上亢证型与ACR异常存在明显相关性。男性、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是ACR发生异常的影响因素,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出现ACR异常。气虚痰浊可能是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的一种重要病机之一。痰瘀可能是导致尿酸发生异常重要病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