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s)是颅内动脉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在现阶段,临床一线医师仍将外科开颅夹闭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随着血管内治疗材料及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MCA-As通过介入的手段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由于两种治疗方式各有特点,因此现阶段在两种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仍有争议。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MCA-As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对比外科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治疗两种方式的疗效,探讨有关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一线神经外科医师在今后MCA-As的诊治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在院内行MCA-As治疗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夹闭组(行外科开颅夹闭术)及血管内治疗组(行弹簧圈单纯栓塞术、支架辅助栓塞术及球囊辅助栓塞术),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及动脉瘤的各项基本数据,按照流程对所有纳入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对返院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的复查,对两组病例的各项研究指标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行MCA-As治疗的患者174例,其中夹闭组包含98例患者(动脉瘤104个),血管内治疗组包含患者76例(动脉瘤80个)。通过对各项研究指标的对比,两组病例资料在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疾病史、吸烟饮酒史、家族史、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发动脉瘤比例、Hunt-Hess分级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组病例资料在动脉瘤的基本数据如侧别、破裂动脉瘤比例、尺寸、动脉瘤部位等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9)。上述结果基本排除了两组患者的构成差异对诊疗及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夹闭组与血管内治疗组,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出院时mRS评分及动脉瘤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而总住院天数(17 vs 12,P<0.01)、术后住院天数(12 vs 7,P<0.01)、住院费用(68759 vs 173509,P<0.01)、随访时mRS评分(18.4%vs 6.5%,P=0.04)这些方面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夹闭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更少,但血管内治疗组患者有更短的住院天数,且随访时mRS评分较高的患者比例较低。本研究经回归分析发现三个与全体纳入病例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血管内治疗(Coefficient=-1.393,P=0.04,VIF=1.018)、入院时较高的 mRS 评分(Coefficient=2.634,P<0.01,VIF=1.017)及并发症的发生(Coefficient=2.776,P<0.01,VIF=1.033),即夹闭治疗、入院时较高的mRS评分及发生并发症与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经回归分析发现三个影响全体纳入病例住院天数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 Hunt-Hess 分级(Coefficient=3.053,P<0.01,VIF=1.028)、并发症的发生(Coefficient=0.970,P=0.01,VIF=1.022)及术前的住院天数(Coefficient=0.241,P<0.01,VIF=1.044),即高Hunt-Hess分级、发生并发症及较长的术前住院天数与较长的总住院天数相关。另外,在对夹闭组患者的病例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本研究发现住院期间患者发生了并发症为增加该组患者住院费用的危险因素,高Hunt-Hess分级及较长的术前住院天数为增加该组患者总住院天数的危险因素;在对血管内治疗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后,本研究发现发生并发症、破裂动脉瘤及较长的术前住院天数为增加该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夹闭组的患者花费更少,但血管内治疗组的患者能更快地出院,中期随访提示两组的复发率并无显著差异;2、夹闭治疗、入院时较高的mR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与MCA-As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3、采用夹闭治疗、高Hunt-Hess分级、发生并发症及较长的术前住院日将增加MCA-As患者的总住院日;4、对MCA-As采用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最终的治疗选择更应该做到个体化,未来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