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单元,是统筹城乡二元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中国,县域经济是特有的区域经济,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行政区域,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的经济体。发展县域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的突破口,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内部产业协同,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红河州作为建设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桥头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全州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助推剂,更是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和谐的基石。本文基于对红河州县域经济的调研,研究了红河州县域内部产业协同的状况,产业协同程度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促进红河州县域经济的健康跨越发展。从历史沿革上看,红河州的县域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缓慢发展、大体持平、赶超和较缓发展四个阶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之初,红河州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一、三”格局,伴随着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产业结构现状调整为“二、三、一”格局。从微观层面上看,红河州各县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有所不同,县域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也各有不同,开远、个旧等县域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元阳、河口等县域经济主要以旅游业为主。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红河州的产业协同做出分析,结果显示,红河州第二产业与整个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远高于第三、第一产业,这与红河州产业结构长期固化“二、三、一”型产业结构高度吻合。近几年,红河州第一、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差距拉大,产业间的协同度进一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太高,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三产业增长动力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措施建议:一是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增强产业协同动力;二是加快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结构改革,加快产业协同步伐;三是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四是提升产业投资比重,优化产业协同水平;五是培育县域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协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