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将德育的时代性与创造性作为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战略思想。中学德育的创新首先是德育观念的创新,主要包括:确立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相统一的德育主体观,使受教育者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张扬;确立全新的德育能力观,使道德主体具有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确立全新的德育环境观,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中学德育创新还包括德育内容的创新,主要包括:强化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超越具体的纪律、规章、制度的条文而形成尊重规则的理念;在意识、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四个层面展开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更新政治教育理念,为社会走向民主提供具有超越意义的思想动员和思想准备。中学德育创新离不开继承与借鉴。我们必须在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继承传统德育中的积极因素,并借鉴西方国家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中学德育创新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阻力:一是现实的社会道德环境,当下的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整体性失德的状态之下,抵消了中学德育创新的种种努力;二是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观决定了中学德育在内容、方法、观念等方面实行改造的空间非常狭小;三是考试主义的冲击,在全面的应试教育之下,一切无法用考试分数体现的教育因素全被弃之若敝履。民主主义和理性主义是中学德育创新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