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文学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文学现象。伴随着自身的发展与蜕变,“80后”文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其所呈现出的不同于先前的文学品貌,文坛对“80后”文学这一青少年创作现象产生了许多争议。笔者在本篇论文中以文本分析为基础,试图对“80后”文学中体现出的逆反色彩进行了阐释,以期得出“80后”文学的逆反意义和今后的突破方向。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解读“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的表现。一、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逆反。“80后”作家对应试教育进行了嘲讽与批判,对家长权威和学校教育进行了反抗,颠覆了传统的家长与教师形象。二、对传统爱情观念的逆反。性的表达作为一种逆反,打开了“80后”作家反抗和颠覆传统禁忌的大门。“80后”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渴望寻求一份纯洁的爱又随意地对待两性关系。三、对传统成长方式的逆反。“80后”作家将关注的重点深入到表现个体精神的无处皈依,对现实的反抗、叛逆与疏离,对既有规训和磨练方式的拒绝。第二部分分析了“80后”文学中逆反色彩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时代背景。“80后”孤独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在走向社会时会面临更大的人际冲突,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二是多元文化语境。“80后”成长于一个传统文化断裂与西方文化涌入共同交织的时代,呈现出对人类精神家园和对传统理性主义价值的淡漠。三是亚文化接受群体。“80后”作家与读者处于同一个青年亚文化圈之中,“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彼此之间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第三部分归纳了“80后”文学的逆反意义,并提出了“80后”文学突破的方向。“80后”作家通过逆反的方式来张扬自我,却没有在叙述中形成个体与社会之间有效的对应关系。因此,“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大多仅停留在肤浅的感性层面上,并不具有深层的意蕴。对于“80后”作家而言,如何超越简单的青春逆反表达,进而上升到一种文学意义更加浓厚、富有人文情怀的写作,并力求实现与文学前辈的代际互动,这是当前“80后”作家需要思考并突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