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领导在21世纪的重要挑战,是领导提高组织有效性的一个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员工对主管的信任的构建,有助于在上下级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提高员工对上级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服从意愿,增强忠诚度,产生自发的社会行为,改进工作的绩效;有助于企业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促使内部的资源更合理的运用,提高组织效能,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所以研究企业内员工对主管的信任问题很有必要。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缺乏研究对象的细分性研究,缺乏理论构建的整合性研究,缺乏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等问题。因此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考虑,论文关注我国企业内部的员工—主管上向信任问题,紧紧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员工—主管上向信任的构成维度,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概括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回答员工—主管上向信任“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章的内容:第一章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目的意义、研究路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章综述了相关理论。对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视角下、本土情境下和组织中上下级的信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先前研究成果的梳理,找到本研究展开所需的理论支撑。第三章分析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的构成维度问题。首先对信任的构成维度进行了回顾,并以此为基础对员工—主管上向信任的维度构成进行了划分。随后分别讨论了两个构成维度: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并提出相应假设。第四章分析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影响因素。根据文献回顾和访谈研究,从被信任者、信任者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员工—主管上向信任产生影响的主管因素、员工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设。第五章分析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的作用机理。就员工—主管上向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的主管承诺、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主管承诺对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的间接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假设。第六章是实证部分,对第三、四、五章所提出的假设进行经验性验证。在有关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的说明之后,论文对389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的假设关系。第七章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管理启示和对策,并指出了后续研究方向。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除对所研究的三大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论证之外,还运用了大规模样本统计处理等来进行实证研究,力求研究结果的合理和实用。通过实证研究,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具有认知和情感两种内容维度。(2)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受主管、员工、组织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管因素包括品德、能力、动机、行为;员工因素包括信任倾向和个人关系;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制度规范和信息沟通。(3)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对员工个体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和主管承诺有正向作用,对员工离职倾向有负向作用。(4)主管承诺在员工—主管上向信任与员工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相对其他研究成果,本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并验证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的构成维度和影响因素,为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如何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2)建立新的模型检验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对员工个体态度、行为和绩效的作用机理,用国内尚欠缺的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3)构建了员工—主管上向信任影响因素、构成维度、作用机理之间的整体关系模型,弥补了以往研究在这方面的结构性缺失,提高了理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丰富了组织内信任研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