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20%以上。人民币的升值会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出口企业的利润,降低出口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但是汇改以后,我国的就业增长并没有出现显著得下降。本文主要考察了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是否促使人民币汇率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突变,并对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增长的具体效应进行进一步得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上,本文从对外贸易渠道来分析了汇率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汇率变动通过作用于对外贸易进而影响就业的路径主要有:资源优化配置路径、技术进步路径、总需求路径、劳动力需求弹性路径。在实证分析中,为了更好地测量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本文考虑了汇率变动通过出口导向、进口渗透率、国内总需求,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渠道对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为了检验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是否促使人民币汇率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突变,本文运用Chow-test,对1994年1月到2010年3月汇率的就业方程进行检验,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建立结构检验模型,进一步确认了2005年汇率改革促使人民币汇率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突变。这也是文章最重要的创新点。为了检验人民币汇率与就业增长的具体关系,本文选取了1994年1月—2005年6月,2005年7月—2010年3月两个时间段,对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存着长期协整的关系。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增长的效应为正,汇率的就业弹性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对就业增长的效应发生了改变,这也验证了之前的Chow-test的检验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2005年汇率改革后发生结构性突变的原因。汇率上升通过价格信号促使劳动力和其他经济资源从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流动,非贸易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就业的增长;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大规模转移;国家对中西部政策的支持以及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促进了我国就业的增长。实证分析中,本文还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实证方法考察了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对就业增长的长短期影响和影响程度。在对人民币汇率对就业增长的脉冲响应分析中,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就业增长的效应为负。这主要是由于汇率上升促进了进口的增长,进口中的资本比重上升,引起了劳动力节省型的技术进步,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本文认为2010年6月的汇改重启后,国内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退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都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扩大。本文结合2005年汇率改革的实证分析结果,对如何降低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就业增长的负面效应以及促进就业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