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周期第一年(准备期)冬训是四年奥运周期的开始,对运动员建立新的适应与平衡,保障前后大周期训练过程的有效衔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法对伦敦奥运周期第一年2009年与里约奥运周期第一年2013年两次冬训的训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训练安排进行深入讨论。期望通过对两次冬训效果的评价及对比分析,总结现代五项奥运准备期第一年冬训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以期为下一届奥运会第一年冬训(准备期)更科学地安排训练,提高训练效果提供参考。结果:(1)2009年冬训121.8小时,2013年冬训140.4小时,体能训练时间基本相同。2009年冬训,最大摄氧量、耐乳酸及乳酸峰值强度较2013年高29.3%,低强度有氧训练较2013年多0.04%。无氧阈强度训练,较2013年冬训少34%。(2)两年冬训通气无氧阈摄氧量、相对通气无氧阈摄氧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0)。2009年通气无氧阈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0)跑步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6),最大心率、相对峰值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功率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2013年通气无氧阈时间、跑步时间、最大心率下降,相对峰值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功率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3)两年冬训相比,通气无氧阈摄氧量、通气无氧阈时间、通气无氧阈摄氧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跑步时间、相对峰值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0.19);最大心率、功率下降率、相对平均功率无显著性差异。(4)游泳耗时无显著性差异,跑射联项在2013年冬训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但在2009年冬训发生显著性差异(P<0.05=0.04)。结论:(1)两次冬训目标均为提高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两次冬训体能性项目课时比重基本相同。2009年冬训总时间少于2013年,受场地、高原环境影响,训练安排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中高强度训练课辅以中低强度有氧恢复训练方式。(2)两次冬训在提高有氧能力、游泳、跑射联项成绩上效果显著,无氧能力未出现显著性差异。2009年冬训和2013年冬训相比在提高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游泳和跑射成绩效果更加积极。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训练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