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片研究:一种综合的理论视角——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建国大业》的热映,献礼片这一特殊的电影类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献礼片不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在国外献礼片会偶有出现,相较而言国内献礼片的创作是有组织、成体系的,已经形成稳定的机制。献礼片是一定时期主流意识和主流话语的典型代表。   然而,究竟什么是献礼片?献礼片的类型有哪些?献礼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演进和发展的?献礼片的特点、创作经验和失败教训有哪些?作为一种特有而且重要的电影形态,献礼片经历了怎样的过去,发展的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在电影产业国内外、行业内外的环境都发生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献礼片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国产电影走上新台阶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了大量有关的文本和文献资料后,笔者对献礼片的界定、类型和历史沿革都做了细致的梳理,对献礼片的起源和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并重点对以《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为代表的献礼片的创作特点、经验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献礼片承担着构建国家形象、形成民族国家认同及传承集体记忆的重任;因为新时期献礼片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代献礼片在对国家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行的叙事编码过程中,开始尝试用新的叙事模式进行影片主题和内容的重构,以实现献礼片的市场化突围;献礼片在审美向度上呈现出如下特点:采用明星策略制造影像奇观、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泛情化”的人物塑造方法等;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献礼片借鉴了国内外类型片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并注重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加强影片的观赏性和吸引力。文章从以上角度出发,通过对电影个案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献礼片在新的叙事模式转型下,如何使观众在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自觉接受主流话语的熏陶与渗透,并获得市场认可,从而实现政治话语、民间话语的共赢。
其他文献
纸媒发展至今天还有出路吗?面对日益发展的新媒体互动广播、电视、网络、iPad浏览器、报纸会消亡吗?而今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纸媒的出路何在?面对讯息变幻万千的世界,报纸又将何
期刊
每一个企业都有成为被世人所崇敬的世界级品牌的梦想.但如何才能成为世界级品牌企业,对于立志成功的企业而言,首先成为区域性的名牌再到中国名牌是必须的前提.
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我国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与此同时,农民群体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部分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并且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长期留下来。在本研
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清末和民国时期,引进并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的重要机构之一,商务印书馆翻译并出版的自然科学书籍的数量和质量居民国时期各出版企业之首,为近代西方自
伴随着电视在乡村的普及,电视这一“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本土传统”有着怎样的影响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结合传播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相关知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导致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的挑战。政府、媒体和公众是突发事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
新闻传播的对话性主要指新闻文本与受众之间平等地相互"问""答"的关系,是新闻传播的一项内在属性.开放性、持续性和有限互动性是新闻传播对话性的鲜明特点.对话性得以有效实
对于《人民日报》来说,其新闻评论的话语形态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变化又充分反映了媒体与社会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以《人民
本文的中心是以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对“药家鑫事件”在报道上的差异为研究个案,从中总结出不同的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受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