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工业、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各种致伤因素导致的肢体严重创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对于肢体大血管损伤后引起的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 LIR)损伤,若处理不当,轻则术后功能恢复不佳,重则危及生命。目前,针对LIR的损伤机制,提出了氧自由基、钙超载、脂质过氧化等学说,但对其确切的病理机制仍未不明确。因此,进一步探索其损伤机制、防治措施十分必要。目的通过观察兔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LIR)损伤不同时相骨骼肌细胞凋亡及Caveolin-3表达水平,探讨LIR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Caveolin-3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有无内在相关性。方法1.以中国白兔为研究对象,参照邵珩的方法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腹部切开找到左右髂动脉分叉处,游离出左髂动脉,在其下0.5cm处使用无菌血管夹夹闭使完全阻断左髂动脉血流,制成缺血模型,逐层缝合切口。于缺血后5h松开夹闭的血管夹,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后5h、再灌注4h、再灌注8h取腓肠肌组织作为实验样本,进行下一步实验。2.随机抓取15只中国白兔先按第一部分方法制造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对象共30只下肢按左右分为无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标为A组,右下肢),缺血再灌注实验组(标为B组,左下肢)。死亡动物及时补充。分别于缺血后5h、再灌注4h、再灌注8h取两份腓肠肌组织作为实验样本。一份样本以10%甲醛溶液固定24小时,经过脱钙、脱水、二甲苯溶液透明、石蜡包埋后使用切片机连续切取4μm切片,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法(TUNEL技术)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另一份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Caveolae标记蛋白Caveolin-3进行检测。数据以X±s表示,使用SPSS19.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解剖学观察,实验用中国白兔于缺血5小时后左侧腓肠肌发白,再灌注后逐渐恢复红润。2.细胞凋亡的变化:对照组镜下未观察到凋亡细胞;实验组镜下明显可见凋亡细胞,而且缺血5h、再灌注4h、再灌注8h的凋亡细胞情况呈先增后减趋势。3. Caveolin-3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Caveolin-3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增高,而且实验组缺血5h、再灌注4h、再灌注8h的Caveolin-3表达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结论1.无菌血管夹夹闭髂动脉可成功制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2.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Caveolin-3表达量与骨骼肌细胞凋亡变化趋势有相似性。3. Caveolin-3蛋白可能参与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细胞凋亡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