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少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的公费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医疗卫生支出也在不断攀升,并且分割较为明显的碎片化医疗保险制度使得不同医疗保险个体之间在医疗服务利用、报销比例和所享受的待遇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区分出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对个体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少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的公费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医疗卫生支出也在不断攀升,并且分割较为明显的碎片化医疗保险制度使得不同医疗保险个体之间在医疗服务利用、报销比例和所享受的待遇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区分出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影响的差异性,有助于优化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本研究主要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在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理论框架下,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医疗保险类型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的差异性影响。首先,对个体参加医疗保险类型和医疗服务利用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交互分析,简单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两部分模型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医疗保险类型、个体倾向特征、使能变量和医疗需求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的影响。然后对本文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用医疗保险水平做中介变量对医疗保险类型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运用样本选择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证明本文选用两部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进行异质性分析,即从医疗费用水平、年龄、城乡地区三个角度探讨医疗保险类型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的差异性影响有何变化。研究发现:其一,从总体上来看,参加不同的医疗保险,其个体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性是显著的。具体来看,与居民医保群体相比较,公费医疗、职工医保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程度相对较高;此外公费医疗和职工医保群体之间的医疗服务利用差异性不明显。其二,倾向得分匹配结果证明了由于自选择偏误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不严重;医疗保险水平在医疗保险类型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其三,医疗保险类型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影响的差异性具有异质性,总体来看,年龄越大的群体,拥有不同保险的个体间的住院和门诊利用的差异性越显著;与农村群体相比,城镇群体中拥有不同医保的个体间医疗服务利用的差异性更显著;在不同门诊费用水平上,拥有不同医疗保险的个体的门诊费用之间的差异性仍然显著,但在高分位水平上的住院费用,拥有不同医疗保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再显著。最后,本文尝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第一,加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第二,用医保政策引导居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个体的健康意识,转变就医观念。
其他文献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农村垃圾分类模式、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对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政策企业家,他们在政策创新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系统研究政策企业家对政策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运用案例分析与线上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政策企业家推动S镇“垃圾银行”政策创新情况进行资料收集。依据已有的政策企业家理论与政策创新理论,构建了政策企业家推动
慢性病患病人群不断扩大,慢性病的种类也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增加,健康老龄化值得我们重视,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部分。对于需要长时间服药和定期治疗的农村中老年慢性病人群而言,新农合较低的保障水平削弱了保险风险共担的功能。城乡医保整合政策实施后,城乡居民待遇水平得到统一,对农村居民而言待遇水平显著提高。一方面纳入医保报销的慢性病病种增加,建立了门诊统筹,各病种支付限额有所提高,药品目录也得以扩大,患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我国进入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后脱贫时代,如何识别并测量新时代下我国相对贫困的状态,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由于就业的特殊性,就业问题与我国城乡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息息相关。习近平在我国的精准扶贫目标全面达成之后,提出了就业与扶贫在后脱贫时代的新关系,即“后续帮扶最关键的是就业”。同时,乡村振兴和稳固脱贫成果应该被合理衔接的
慈善事业作为进行社会物质财富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扶弱济贫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价值。近年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赋能慈善事业发展及公民慈善意识的唤醒,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的慈善活动不断增长、慈善形式不断丰富。而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进一步讨论我国慈善事业的本质:参与互联网平台公益资源配置的主体有哪些?平台能否提升公益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平台
目前我国部分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已出现当期支付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必须辅以适当的能够提高基金偿付能力的政策。本文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以上海市职工医保为例,在设置先延迟女性、再延迟男性(即“女先男后”)和同时延迟男女退休年龄(即“男女同步”)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四种不同的延迟退休年龄速度,即每年延迟2个月、3个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一文被发布,该文件提出:我国应将门诊医疗服务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以缓解参保人员门诊看病的经济压力。在此之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致力于推进职工医保个人医疗账户的改革工作,并采取了若干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措施是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和
健康是人们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全国人民对身体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增加。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健康意识,从而促进塑造健康行为,提高个人健康状况,从疾病预防层面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时,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国家理应提供公平性、可及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当前,许多外国研究者已经对健康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多角度研究,
乡镇医院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农村老年人最为基础、最常去的基层医疗机构。它的医疗服务能力关乎患者的就医质量,从而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同时,乡镇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枢纽,是否具备吸引患者主动就诊的能力成为分级诊疗制度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的大背景下,探讨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对农村老年人就医机构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实现内需驱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我国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然而居民消费率却相对偏低。究其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费,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学者也对该主题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使用的方法、数据、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过程中,我国失能老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年龄的增长使得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老人需要长期照护的时间逐渐延长,这就需要大量的长期照护资源。作为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之一,家庭照料者面临较大的照料压力。2021年,我国提出的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表明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老年照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化照料体系的完善不仅关系到失能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