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难治性上消化道溃疡为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以胃肠道炎症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于消化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胀,黑便或血便,消瘦等,部分患者有特殊食物过敏史。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误诊及漏诊。本文旨在分析以难治性上消化道溃疡为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症状特点、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和预后,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以难治性的上消化道溃疡为表现,并最终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国内目前报道的12例相似病例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16例以上消化道溃疡为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可发生于包括婴幼儿的任何年龄阶段,平均发病年龄为26.38±16.15岁,男女比例为3:1。仅37.5%(6/16)表现为单纯的黏膜型,其余均合并肌型或(和)浆膜型。根据不同的分型,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占81.25%(13/16),其次为腹泻和恶心呕吐,均分别占43.75%(7/16)。33.33%(4/12)的患者存在食物过敏,8.33%(1/12)存在药物过敏。上消化溃疡的部位以十二指肠最多见,占43.75%(7/16),其次为胃窦和幽门部,分别占37.5%(6/16)和18.75%(3/16)。仅22.22%(2/9)的患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溃疡的并发症中以梗阻的最多见,占43.75%(7/16)。75%(9/12)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将已知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经治疗后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1, n=5)。CT、B超及钡剂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大多表现为梗阻和腹腔积液。高达62.5%(10/16)的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的原因为普通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炎及球炎(7/10)、消化道肿瘤(2/10)和急性阑尾炎(1/10)。糖皮质激素仍为该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大多可迅速缓解症状,自行停药及减量至小剂量时容易导致复发。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所有病例均未报道出现癌变。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均为非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极易出现误诊。对于内镜下表现为反复难治性的上消化道溃疡,尤其经正规抗溃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无效时需要考虑此病。内镜下多次多点活检,结合血常规、血清IgE水平、骨髓穿刺、影像学等其他实验室检查,详细地追问过敏史等手段均有助于提高该病的首次确诊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对终止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清宫前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5例,观察组患者
研究了一个具有非齐次泊松到达的Mt/H2^*/∞队列模型的稳态分布,对具有周期性的到达率进行了分析。用傅里叶级数表示到达率函数,得出系统中忙服务台数量的均值和方差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