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发展迅速,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与创新优势,被世界各国视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从产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集聚现象表现的更为典型。作为制造业中最重要的门类,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但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特征,即在东部沿海省份形成高度的产业集聚,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较为滞后。近年来,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可流动要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发生着较大幅度的调整——产业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的同时,出现了“北上西进”的转移趋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一旦东部发生大批产业转移,则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借助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
本文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美国硅谷和新加坡集聚的演进历程,总结了该产业在硅谷和新加坡成功发展的经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如今已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本文采用常用的几个测度集聚水平的指标描述分析了1997年至2010年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状况,发现在此期间该产业并未出现大的集聚水平变化,即在空间分布上没有发生大的转移,而仅仅是出现了集聚缓慢转移的迹象。在第四章节,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转移的因素所在,结果显示集聚经济和研发能力是最显著的两个因素,这正好解释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未向中西部大规模转移的原因。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重在实现产业升级,应从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交流平台、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努力,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西部地区则应在合理引导产业转移、完善投资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从而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带动当地经济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