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集聚演进和转移研究——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发展迅速,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与创新优势,被世界各国视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从产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集聚现象表现的更为典型。作为制造业中最重要的门类,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但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特征,即在东部沿海省份形成高度的产业集聚,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较为滞后。近年来,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可流动要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发生着较大幅度的调整——产业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的同时,出现了“北上西进”的转移趋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一旦东部发生大批产业转移,则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借助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   本文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美国硅谷和新加坡集聚的演进历程,总结了该产业在硅谷和新加坡成功发展的经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如今已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本文采用常用的几个测度集聚水平的指标描述分析了1997年至2010年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状况,发现在此期间该产业并未出现大的集聚水平变化,即在空间分布上没有发生大的转移,而仅仅是出现了集聚缓慢转移的迹象。在第四章节,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转移的因素所在,结果显示集聚经济和研发能力是最显著的两个因素,这正好解释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未向中西部大规模转移的原因。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重在实现产业升级,应从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交流平台、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努力,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西部地区则应在合理引导产业转移、完善投资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从而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带动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通过对哲学史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梳理和对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分析,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人的发
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天主教内部出现了解放神学运动,此运动以“优先拣选穷人”和“解放”为宗旨,对教会教义重新赋予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解释,并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有关内
音质评价包括客观评价(测量)和主观评价(听音)两个方面。一般讲,音质客观评价多是物理意义和建筑意义上的。物理意义上的通常是指电声产品的客观技术指标;建筑意义上的通常是
逻辑学是研究理性思维、合理思维的一门学科,逻辑是理性的核心,而思维不仅仅从命题到命题,决策中同样存在如何合理地思维,决策中的许多问题的求解是个“推理”的过程,而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