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孔隙结构气-水两相渗流及温度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深层岩石内部多相渗流行为的精准描述及科学评价对油气资源开采及CO2地质封存等工程问题的解释与合理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尤其是非常规油气储层埋深常常超过3,000米,地质碳封存工程深度也多在地下1,000米以下,岩层孔隙结构复杂、地层压力大、温度高,现场与实验室测试手段难以准确探测和分析高温高压地质环境下储层岩石复杂的孔隙结构及其内部流体等的运移规律,特别是,难以直观地观测和定量分析岩石孔隙结构内部流体等多相渗流的动力学特征与运移路径,造成无法准确地评价非常规油气储层的改造效果、资源的开采效率及CO2的封存效果。因此,研究压力、温度条件下岩石复杂孔隙结构中两相渗流特征、渗流路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对于认识和掌握深埋储层中多相流特征以及准确地评价和预测油气资源开采效率及CO2的封存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场与实验室测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数值模拟方法成为定量分析深埋储层岩石复杂孔隙结构中多相流流动过程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确定适合的数值模型与数值方法来分析多场耦合条件下岩石复杂孔隙内多相渗流过程一直是学术界面临的瓶颈难题,诸多问题尚未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1)如何准确定量地描述岩石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对多相渗流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对渗流优势路径的影响;(2)复杂孔隙结构中多相流优势路径的选择机制与影响因素尚不清楚;(3)目前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主要采用二维模型,假设模型厚度远小于孔隙喉道尺寸,忽略了厚度对渗流场分布的影响,缺乏深入分析孔隙结构模型厚度及流场非均匀性对对多相渗流行为的影响。同时,这种假设也导致难以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4)现有模型较少考虑温度-渗流耦合(T-H耦合)效应对两相渗流界面及渗流路径的影响;(5)现有的数值方法模拟分析气-水等较大粘度比和高密度比两相驱替渗流时,存在由于流体介质粘度比过大而引发的渗流界面不稳定性等问题;(6)两相驱替渗流的数值计算结果难以进行实验验证,或与实验结果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储层岩石复杂孔隙结构中气-水两相渗流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实验验证。基于天然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孔隙结构模型,制备了不同厚度分布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来分析和揭示厚度效应对气-水两相渗流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温度作用下孔隙结构非均匀性对两相渗流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模拟分析了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内部气-水两相渗流与优势路径选择采用天然储层岩石孔隙网络结构,建立了可压缩气-水两相渗流的二维相场模型,模拟了孔隙结构中气-水两相渗流界面动力学特征与优势渗流路径,探讨了影响气-水两相渗流优势路径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不同润湿条件下路径的选择机制。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复杂孔隙网络的透明物理模型,利用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和染色示踪技术,直观观测了气-水两相驱替渗流的特征与路径选择行为,并验证了相场模型数值分析结果的准确性。(2)模拟分析了孔隙结构厚度对气-水两相渗流行为的影响在气-水两相渗流二维相场模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与物理实验结果对比,考虑孔隙结构厚度,建立了气-水两相渗流的三维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厚度以及沿厚度方向孔隙分布不均匀性对孔隙结构中气-水两相渗流特征与优势路径选择的影响,揭示了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气-水两相渗流行为的影响。通过三维物理模型渗流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拟分析结果的有效性。(3)模拟分析了温度作用下孔隙结构中两相渗流特征与优势路径选择为了分析温度作用对两相渗流行为的影响,基于COMSOL提供的MATLAB二次开发脚本,开发了一个两相渗流的T-H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温度作用下孔隙结构内部两相渗流界面运移及渗流特征,揭示了温度作用对两相渗流优势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发现:(1)孔隙结构内部气-水两相渗流路径的选择由驱替压力和孔喉岔路口支路孔径分布决定。(2)由于流动阻力的增加,通道厚度的增加可能引起第二条流动路径的产生及最终气体饱和度的显著变化,因此,在多孔结构两相渗流研究中厚度方向的影响不可忽略。(3)相同驱替条件下,厚度方向非均质孔隙结构的气体突破时间更长,驱替效果更好,但最终气体输出量小。具有相同孔隙率的岩石结构,通道截面形状系数对两相渗流路径影响很大,形状系数越小,厚度方向孔隙非均质性对驱替效果和流动路径的影响越大。(4)地层温度与界面温度对两相渗流优势路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注入介质温度对局部小孔支路流动的影响更为明显。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可压缩气-水两相渗流的二维相场模型,实现了复杂孔隙结构中气-水两相渗流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影响气-水两相渗流优势路径的主控因素,对比分析了润湿与中性润湿两种不同条件下路径的选择机制。(2)采用3D 打印技术,构建了复杂孔隙结构的透明物理模型,运用染色示踪等直观可视化地观测了复杂孔隙结构内气-水两相渗流路径的选择,验证了本文二维相场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3)将二维相场模型扩展到三维空间,探讨了孔隙结构厚度方向上孔隙分布的非均匀性对气-水两相渗流特征与优势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4)提出了 T-H全耦合气-水两相渗流的数值模拟算法,实现了温度场与两相渗流场双向耦合的数值模拟,揭示了温度效应对两相渗流形态及渗流优势路径的影响机制。本文为定量直观地分析地层温度作用下储层岩石孔隙结构中多相流体的渗流行为与优势路径提供了研究基础与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农业起源与扩散的历史,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黄土高原西部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新石器文化历史和完备的历史文化发展序列,分布着大量的新石器和历史时期文化遗址,是研究早期作物起源和驯化历史及其利用策略的理想区域。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植物考古研究在中国的繁荣发展,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植物考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已开展的研
引言在临床工作中,肾脏肿瘤与膀胱肿瘤属于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尽管肾脏肿癌与膀胱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是经综合治疗后肾脏肿癌与膀胱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还是能有所提高。临床上新技术及新治疗手段的应用可以使部分泌尿系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规的手术治疗被推荐用于治疗局限性肾癌患者亦或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同时规范的辅助治疗有利于术后患者的预后。分子靶向药物是目前辅助治疗中的明星药物,
学位
DNA甲基化是一种非常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标记,在生物体调控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基因组印记、副突变和染色体失活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与动物中,DNA的甲基化水平由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协同调控。拟南芥DNA甲基化是由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通路建立,DNA甲基化的维持需要MET1、CMT3、DRM2和CMT2甲基转移酶催化完成。拟南芥甲基化胞嘧啶5mC的主动去除是由以REPRES
玉米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食品、燃料和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97%以上的玉米播种面积使用的是杂交种。杂交种的性状是由亲本双方的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的。理论上,等位基因来自于父母本双方的表达量应为1:1或1:2(胚乳)。研究发现,来源于亲本双方的等位基因在杂种后代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表达量的偏差,基因印迹现象(Gene Imprinting)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基因表达量偏差的现象。但这种现象
学位
连作障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作物再植病害,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引起连作障碍原因的解释通常存在以下几种:土壤营养劣化,化感物质及其自毒作用以及根际微生态失衡。太子参作为一种重要的福建省道地药材,其栽培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经过本课题组前期对太子参连作障碍近十年的连续研究,其连作产生的机理及缓解方法也有了 一定的进展。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