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其问题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依法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经营模式,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初,适应了我国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农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如何加快农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一次提出了“三农问题”,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指出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如何探索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农地流转模式,是当前我国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己有的成果基础上,以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出发点,从不同角度度对制约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原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按照“流转模式创新的必然性--流转模式创新的科学性--流转模式创新的实践性—流转模式创新的原则目标性--流转模式创新的对策”的思路,进行安排整体的研究结构。本文首先从当前农地流转不畅问题分析入手,发现了制约当前农地流转的主要原因;从其直接原因来看,是由于农地流转的战略目标不明晰,致使现有农地流转模式出现了问题;从其根本原因来看,则是由于传统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所存在的缺陷:没有确立农民产权主体地位、农地产权关系模糊、小农户分散经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即要加快农地流转,就必须实现农村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创新,实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  全文分5部分共6章,通过总结农村当前土地流转的现实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内涵,从中找出现有农地流转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并结合国内外实证研究,分别从影响农地流转的主体要素政府、农户、中介机构等进行职能职责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本文的观点和建议。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即导论部分。这部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二是综述国内主要专家学者对当前国内农地流转创新研究的论述及主要观点;三是对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四是介绍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我国农地流转模式的实证研究:突出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必然性。本文第一章首先从当前我国农地流转最新数据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农地流转模式作用还十分有限。其次,分析政策所允许的现有流转模式,通过分析进而发现现有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根源,进而提出我国应实行新的经营模式—农场制。最后提出流转模式必须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第三部分,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突出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科学性。本文第二章,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理论。首先进行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分析研究,其次对马克思义地租理论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理论对我主国当前解决“三农”核心问题,仍有具体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实践基础:突出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基础实践性。包含第三章和第四章,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实践基础。主要是实证分析。第三章主要是对国内两种主要流转模式--即新型股份合作制和新型租赁制实践的分析。主要包含成都温江地区“两股一改”农民产权股份制模式和“台湾农民创业园”规模租赁模式两种农地流转模式的深度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对和我国农业情况近似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农地流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这些实证研究,总结出有利于我国流转模式创新的实践经验。  第五部分,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目标模式:突出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原则性和创新的具体内容。第五章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入手,提出了实现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创新的产权基础和目标导向,最后提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创新模式:即农民股份合作农场模式和农地规模租赁模式——“双轨制”流转模式。  第六部分,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主要对策:突出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可操作性。第六章主要从实现农地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农村改革与发展实行积极的国家帮助以及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四个方面论述了农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对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