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名研究逐渐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诸多论者本着理论的自觉性,引入西方如叙事学、现代性等相关理论,着实给废名研究增添了不少色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废名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有论者确曾尝试过将废名的心理归于隐逸情结,但仍失之肤浅空泛;叙事学解读《莫须有先生传》诚然精湛,但倘若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仍会有新的发现,如本论之研究。
本论文立足于对废名作品的文本细读,结合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以及叙事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通过对废名“洁癖”行为的发现,来试图探寻他早期“病理性”精神焦虑的表现及成因。本论认为,废名的“洁癖”症状及其书写,与作家的生活穷困、瘰疬病和性之苦闷有着莫大干系。《莫须有先生传》可以认定为废名的精神漫游之作。在这个精神世界里,叙述者的语气、地位等与其早前的作品形成巨大反差。此外,废名自觉运用在当时显得极为独特的互文性语言,借助于这种语言的“立体性”、“多维性”和召唤功能,在传统士大夫形象的回归和诗情画意的召唤中,寻得超越之道。当然,这种超越更多意义上属于精神层面上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