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2-I与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比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反复发作的、局灶性脑血管或视网膜动脉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TIA是一种临床急症,其近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高,尤其发生在TIA后48小时内。有研究表明,TIA后7d内脑卒中发生率高达35%,且患者90d内TIA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的风险亦较高。因此,对TIA患者进行评估和有效干预对防止脑卒中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并比较采用ABCD2-I与ABCD3-I评分系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154例TIA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运用ABCD2、ABCD3、ABCD2-I、ABCD3-I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并比较ABCD2-I与ABCD3-I评分系统预测TIA后脑卒中风险的价值。  结果:154例TIA患者于7d内进展为脑卒中12例(7.8%),90d内19例(12.3%)。将ABCD3-I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分别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和90d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预测TIA后7d内脑卒中风险时,ABCD2、ABCD2-I、ABCD3、ABCD3-I评分AUC分别为0.733、0.898、0.830和0.935;预测TIA后90d内卒中风险时,分别为0.699、0.857、0.778和0.906。  结论:  ABCD3-I评分法预测TIA后脑卒中发生率时,其准确性优于ABCD2-I评分法,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以周围神经髓鞘脱失和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以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临床特
目的:肺癌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增患者人数为120万,其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 NSCLC)。大多数NSCLC患者在初诊时已
目的  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影响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判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75例GBS的临床数据的系统评价,探讨GBS的疾病特点及静脉滴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不同诱因引起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从而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