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Fg Bβ15-42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肾脏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实验分组:将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IRI组、阴性治疗组及Fg Bβ15-42肽治疗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60min后再恢复血流灌注建立肾脏IRI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再灌注24h、48h后取8只大鼠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2)生化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半定量分析各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情况;(3)免疫组化法、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β(IL-1β)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24h及48h模型组、阴性治疗组、Fg Bβ15-42肽治疗组尿素氮、肌酐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模型组和阴性治疗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与再灌注各时间点的模型组及阴性治疗组相比,Fg Bβ15-42肽治疗组尿素氮、肌酐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组织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改变,与假手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阴性治疗组和Fg Bβ15-42肽治疗组大鼠的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且以再灌注48h时最重,但与再灌注相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和阴性治疗组相比,Fg Bβ15-42肽治疗组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CAM-1、IL-1β的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于再灌注24h显著升高,48h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Fg Bβ15-42肽治疗组肾组织ICAM-1、IL-1β的m RNA和蛋白表达于再灌注24h、48h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大鼠(均P<0.05),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上述各指标在阴性治疗组和模型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肾脏IRI早期组织局部已经产生了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ICAM-1、IL-1β,诱发炎症反应,从而造成肾脏损伤;(2)Fg Bβ15-42肽对肾脏IRI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及IL-1β的表达,阻断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有关;(3)Fg Bβ15-42肽可明显减轻大鼠肾脏IRI后的肾脏病理及肾功能损害,尤其减少炎性因子的浸润,对肾脏IRI有明确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