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之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体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来看,国家对于乡村发展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层面,还致力于乡村秩序的重建。那么,如何振兴乡村?很多学者认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策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提出:“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便正确引导和帮助农民安全顺利地进入市场。”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总结农民组织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困难,以供实际工作参考。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着手,主要选取了某县A、B、C三个村子进行实地访谈,依据访谈资料及实地考察分析影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各种因素,并试图提出农民组织化发展的优化途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乡村在农民组织化方面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如农村集体经济羸弱,合作社发展缓慢,组织经济能力差;农村劳动流出严重,可供组织的农民少;村两委凝聚力弱,权威性不高,组织村民能力不强;农民生产经营个体化,集体意识提升难;农村公共服务组织匮乏,农民自组织性差等。所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需要以下发展路径:在经济层面,因地制宜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的经济组织性;在政治层面,一方面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外流农民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增强村党支部的权威性,增强带头人的组织能力;在思想层面,引导教育村民,凝聚集体观念,增强农民思想组织性;在社会层面,活化社会生活,培育村民的自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