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债不仅会对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施加影响,也会通过对诸多经济变量的影响对经济增长长生影响,而这正是宏观调控的三大目标。自从1994年国债发行规模大幅度跃升以来,尤其是1997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国债的大量发行引起了人们对国债问题的关注。基于此,在学习和借鉴别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方法,从国债宏观经济效应角度对中国国债加以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章对我国近20年的国债运行状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章研究了国债的公共支出及增税效应。对国债的财政扩张效应、国债的政府消费效应的研究发现,不论是否包含国债还本付息因素,国债均具有一定的财政扩张效应,说明国债为政府部门提供的融资便利满足了其扩展偏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政预算的放松,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章研究了国债的劳动就业效应。通过建立就业人数的一阶自回归模型,发现自1997年实施的以大型国债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显著改变了就业人数的发展路径,对劳动就业具有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将始终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债政策应当根据就业弹性等因素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就业拉动的积极效应。第四章研究了国债的税收平滑效应。通过模型说明,如果税收平滑定理成立,则宏观税率应该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据此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税收平滑定理在中国不成立。这说明,国债在平滑税率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债政策及税收政策需要作相应调整。第五章研究了国债的乘数效应。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乘数进行了推导,对中国的财政政策乘数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历年的财政乘数1.46-1.61之间波动。据此,通过对中国的财政增支及增发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预测发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国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力度不是很大。第六章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中国的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相关结论。
其他文献
纳米压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复制加工方法,在微机电系统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范围。相比传统的工艺而言,纳米压印复制方法在材料、结构、集成度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而滚动热压
由于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板带材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面板带材精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厚度,因此对板带材厚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现代工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
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无处不在,人们已经身处于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复杂性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管理海量数据,提高海量数据的查询
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连续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可从目标序列中发现其连续频繁序列模式。然而,适用于商业零售、
热轧板坯库是承接连铸与加热炉的重要环节,上游连接连铸工序,接受浇铸而成的板坯,下游连接热轧工序的加热炉,根据热轧计划要求向加热炉提供相应的板坯。由此可见,板坯库的高
随着移动通讯3G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各个智能手机厂商间及智能手机系统平台间的产业合作、跨领域拓展、新技术的加速实际应用、整个产业重组
硬脆材料的磨削力预测对制造企业产品的质量要求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各种具有优良属性的硬脆材料被频繁的使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稳定的磨削加工系统将直接影响到硬脆材料的加工精度。而磨削力作为一个衡量磨削过程的重要指标,对其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以往硬脆材料磨削力建模的相关成果后发现,针对硬脆材料(Si_3N_4陶瓷和硬质合金)刀具的磨削力建模问题,多采用传统的端面磨削和仿真的方法,鲜有
热连轧轧制规程计算是板带连续轧制操作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其中的负荷分配则是轧制规程计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轧制规程计算的中心环节
风能作为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拥有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我国低温地区的风资源可利用量相对较高,这使得在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区设置风力发电场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低温环境下的风力机极易遭受霜冻和结冰的危害,导致其功率下降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为此论文以常见的风力机叶片翼型和三维叶片为研究对象,使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低温环境下风力机叶片结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据统计,2018年约有960万人死于癌症。随着对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病毒学的不断了解,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最近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癌症新疗法。溶瘤病毒是经过基因改造或自发产生的、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完成感染、复制,从而特异性溶解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性病毒。2003年中国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溶瘤病毒的临床应用。201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