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被誉为“全英国最聪明的女人”。作为一名小说家,默多克自始至终都在探索艺术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她的文学作品蕴藏哲学意味和道德倾向,引导当代人恢复一种向善的道德生活。默多克非常推崇柏拉图的洞喻思想,在其小说中,“洞喻”以一种道德朝圣的形式被表现出来,象征了人在道德上不断完善的各个阶段。本文对照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以默多克创作成熟期最富盛名、艺术价值最高的两部小说《黑王子》和《大海,大海》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默多克小说中的道德朝圣。本文由绪论、正文三个章节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艾丽丝·默多克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默多克小说道德思想的研究情况,从而指出以柏拉图“洞喻”为切入点研究其小说中的道德朝圣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最后简要分析了默多克对“洞喻”的朝圣式解读,并确定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一章以默多克道德朝圣的起点开篇,用“洞穴人”象征当代人的悲剧处境,表现了对唯我论的批判。在这一阶段,自我放逐进入封闭唯我的世界。默多克认为自私是人的天性,如同囚徒被洞壁上的影子所蒙蔽,人总是沉迷于自我的臆想,以主观意志来看待真实世界,通过歪曲他人、歪曲客观现实来达成自我实现。默多克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自我中心式的人物,他们像上帝一样,对周围的人施加某种不可思议的影响,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如何突破唯我与臆想。受柏拉图灵魂转向的启发,默多克提出了打破唯我的突破口,那就是“关注”。默多克的“关注”不同于萨特的“注视”,这是一种公正的、充满爱的道德目光。她把“关注”投向了两个方面:一是关注世界的偶然性,借用来自社会的外力,强迫自我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二是关注他者的存在,允许他人和话语的介入来解构自我的霸权。第三章揭示了默多克道德朝圣的终点与意义是善。她认为善是一种至高的理念,是内在的一种原则。洞穴外的太阳是很难看见的,朝圣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任务。柏拉图“洞喻”的启示不在于获得善的理念,而是指明了一条上升的路径,指导人们如何无限地向善趋近。她接受了柏拉图的“爱欲”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低级的爱欲”和“高级的爱欲”。后者是追寻善的动力源,激励人最终走向上升之路,逃离洞穴,在善中获得终极的满足。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艾丽丝·默多克作品的价值。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默多克努力地协调道德、哲学与文学三者间的关系,用柏拉图的“洞喻”构建了小说的理论框架,以文学化的书写演绎了个体向善的朝圣之旅,对当代道德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