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那”地名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广和云贵地区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湿热,交通闭塞,民族众多,自古就是“蛮夷之地”。自汉武帝平定南越和西南夷以来,历代中央王朝均十分重视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统治,不过,由于经济文化发展落后,这一区域常成为发配罪犯与贬谪官员的场所。随着汉末南北朝和唐末五代中原地区的社会大动乱,移民逐渐迁入该区,南方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得到较快发展,南方少数民族在吸收了汉族大量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和文化的同时,原本只有通过语言传承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也逐渐被汉字记录下来。“那”地名作为这一地区壮侗语族历史和文化的一大特色和证据,就是在唐代的正史文献中首次出现的。实际上,“那”地名作为古越语,出现得相当早。壮侗语族本是古代百越民族后裔,其民族语言均源自古越语,而古越语地名结构通常是通名加专名的齐头式倒装地名,汉语地名则恰好相反,通常为齐尾式。在这四省台语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密集分布着许多齐头式古越语地名,“那”地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本文通过对“那”地名历史情况的追溯以及对当代留存“那”地名的统计,同时在其作为汉语音译所表达的古越语含义的理解下,分析了“那”地名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规律所反映的环境和文化内涵作一定探讨,此外,还对同区内彝族含“那”字的地名进行一定的解析、对比,以突显壮侗语族“那”地名的独特性。
其他文献
研究了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零水交换养殖系统中应用技术。实验设置为2个处理组:生物絮团+100%投饵组、生物絮团+75%投饵组,每个处理组设置2个平行组。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碳源
由于科技发展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在过去的十多年,吸引人们最多的两项技术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专研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专研,在进行这两项技术
结合新疆某地隧道工程的地质物探勘察工程,介绍了精细磁法勘测的调查方法,阐述了利用Oasis_montaj软件的磁力实测数据资料的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说明了利用GRAPHER软件、SURF
针对辽宁大连地区首次发现的枣树丛枝病病原进行了鉴定,利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枣疯病(jujube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JWB—DL)植株总DNA
文章主要对岩土水文地质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并对金属矿产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评价金属矿产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中的内容,以及矿产工程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于我国教育而言是一类新型学科,199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设,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基于此,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分析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传媒业发展迅速。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纳税成为广电网络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2018年12月25日,国办发[2018]124号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支
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已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功能。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课程考核的功能并没有得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快速步入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上海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