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易感因素、2-DE检查、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手术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分析,以探讨儿童IE的病原学、治疗的变迁趋势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住院的165例IE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患儿住院7次,1例患儿住院2次,均因IE再感染入院,故实为158例患者。【结果】发热仍是儿童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8.8%)。158例IE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占151例(95.6%),无基础心脏疾病3例(1.90%),血液系统疾病3例(1.90%)。IE合并基础先心病中,以VSD、PDA、TOF、先天性心脏瓣膜病为多见。151例先天性心脏病中,瓣膜病变(18.4%)、心导管检查史(16.5%)及先心术后残余分流(13.9%)、残余梗阻(10.1%)、瓣膜或人工材料植入(12.0%)等是IE发病的重要易感因素。二维多普勒超声(2-DE)发现心内赘生物占80.6%,以术中发现赘生物为金标准,2-DE发现赘生物的敏感性为87.4%,特异性为62.5%。IE的赘生物位置与基础先心病有关,VSD赘生物多见位于三尖瓣处(56.4%),TOF赘生物多见位于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处(57.1%),PDA的赘生物多见位于动脉导管对应的肺动脉及肺动脉瓣处(77.8%),二尖瓣病变的赘生物全部位于二尖瓣处(100%),主动脉病变的赘生物多位于主动脉瓣处(90.9%)。66.7%IE出现并发症,分别为急性心功能不全(25.5%)、肺栓塞(9.1%),脑栓塞(6.1%)。儿童IE的病原菌检出率为74.8%。血培养阳性率为69.8%,2008年后,血培养阳性率已显著提高至78.8%(P<0.0001)。心内赘生物PCR阳性检出率95.2%,且结果与血培养的符合率也较高(91.7%)。革兰氏阳性球菌仍是IE的主要致病菌(89.0%),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46.6%),其次是葡萄球菌(40.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7%,且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氏阳性菌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100%),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高(76.3%),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不高(10.7%),且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好。15.2%IE(25例)出现药物副作用,主要药物副作用表现为皮疹、粒细胞缺乏、肾功能不全等,其中21例(84.0%)为万古霉素相关的药物副作用。IE的治愈率61.8%,治疗有效率76.3%,院内死亡率9.7%。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组,且死亡率低于单纯抗生素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应用两种及以上的抗生素组痊愈率优于单一抗生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手术清除赘生物是IE住院死亡的保护因素,脑栓塞、心功能不全、严重脓毒血症是影响IE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孤立性瓣膜病变、先心病合并心导管检查史及先心术后残余分流、残余梗阻、瓣膜植入等是IE发病的重要易感因素。儿童IE的血培养阳性率为68.5%,2008年后,血培养阳性率77.9%。赘生物PCR阳性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革兰氏阳性球菌仍是儿童IE的主要致病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分别为46.6%和40.6%,但葡萄球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儿童IE的治愈率61.8%,治疗有效率76.3%,院内死亡率9.7%,经手术清除赘生物是IE住院死亡的保护因素。脑栓塞、心功能不全、严重脓毒血症是IE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