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龙江流域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接四川省,区内活动断裂发育,是我国地质灾害、地震高发区之一。论文以白龙江流域迭部-白龙江断裂带与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测试,结合释光测年结果,深入研究了目标区主要活动断裂断层泥的石英微形貌、粘土矿物特点,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年代和运动方式,初步探讨了断层泥研究的工程意义。白龙江流域主要活动断裂的构造地貌清晰,活动迹象较明显。沿断裂带可见新生次级断层切割阶地堆积,水系和山脊的错断、转折,断裂带中见地震楔、古地震充填等古地震迹象。断裂带断层泥中的石英表面微形貌以溶蚀微形貌为主,偶见应力微形貌;同一断层泥的石英微形貌组合复杂,可见简单的桔皮状微形貌至较为复杂的虫蛀状和蜗穴状微形貌,反映了白龙江流域主要活动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断裂兼有蠕滑与粘滑运动方式。迭部-白龙江断裂带断层泥的石英微形貌类型以Ic类和Ⅱ类为主,Ib类、Ⅲ类次之,少见Ia类型,说明该断裂带活动始于上新世,其中早更新世时活动最为强烈,到晚更新世活动性减弱。断裂活动总体表现为西段较老,东段较新,具有自西而东的演化趋势。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带各段石英微形貌类型差别较大,断裂在不同区段活动性表现不一,活动高峰时间自西向东依次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初期——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晚期——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并且东段有全新世活动迹象。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带亦具有自西向东的演化趋势。区内活动断裂带断层泥中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绿泥石、高岭石等组成,总含量为10-40%;同一断裂不同区段和不同分支断裂粘土矿物含量差别较大,说明各断裂活动性差异较大,不能排除断裂发生粘滑运动的可能性。依据断层泥石英微形貌及粘土矿物特征确定断裂的活动年代、活动期次、运动方式,结合地震活动性研究,可以指导活动断裂的工程评价,为研究区重大工程的选址规划提供地质依据。断裂现今活动与地质灾害特别是断裂带滑坡的形成、发展、复活关系密切,进一步开展与断裂带滑坡相关的断层泥的深入研究,对正确认识断裂带滑坡形成机理、成灾模式的建立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