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分析可能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因素,为改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从云南省某三甲医院2014年参加医院职工健康体检的1323名医务人员中抽取350名医务人员(包括医师、医技、护理人员),收集其健康体检数据,并进行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工作强度问卷调查,对部分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定性访谈,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状况:350名医务人员,体检中完全正常的仅为71名,占28.40%,有1项及1项以上异常者279名,占71.60%;医务人员高发异常指标检出率前十位排序:超重检出率最高(28.57%),其次为脂肪肝(18.57%)、高脂血症(16.00%)、甲状腺良性结节(15.71%)、高血压(14.00%)、肾结石(8.57%)、窦性心律不齐(8.00%)、甲状腺胶质囊肿(7.71%)、高血糖(7.14%)、肝囊肿(6.86%)。医师、医技、护理人员高发异常指标检出率比较:经χ2检验,在医务人员异常指标检出率前十位中除窦性心律不齐、甲状腺胶质囊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P>0.05),其余各高发异常指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检出率均最高,护理人员最低;女性医务人员异常指标检出率前三位为乳腺增生(62.45%)、超重(25.69%)、脂肪肝(17.39%)。男性医务人员异常指标检出率前三位为超重(36.08%)、脂肪肝(21.65%)、高血压(20.62%)。不同年龄段(男女都含)异常指标检出率中最高均为超重。2.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相比,本研究中的350名医务人员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各因子得分与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聘任形式的医务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与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医务人员SCL-90测试结果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相对专科和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差。不同就业年限医务人员SCL-90测试结果显示,工作20年以上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不同职业医务人员SCL-90测试结果显示,医技人员相对医师和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差。不同婚姻状况中,已婚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3.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工作强度情况:在所抽取的350名医务人员中,68.86%的医务人员自觉目前工作压力大,51.14%的医务人员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9~12小时,62.57%的医务人员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5~6小时,62.29%的医务人员需要经常和长期加班。结论 1.调查的医务人员中,体检项目全部正常的仅为28.40%,有一项及以上异常的占71.60%,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正常人群相比堪忧,由于职业环境恶劣,医务人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心理症状较正常人群明显。3.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一半以上医务人员的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并自觉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建议 1.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减轻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强度。2.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舆论导向,重塑白衣天使形象。3.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健康,营造良好工作环境。4.树立健康意识,提高自身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