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管理活动中价值观的冲突及确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整个社会逐步向着多元发展,人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倾向。而作为公共管理者因其工作的“公共性”的特点而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以公共管理价值观尤其具有标杆作用。而现实的突出问题是,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中共执政党的重大问题,引起的负面影响是怎么说都不过分的。究竟是什么导致公共管理“公信力”的不断丧失?公共管理价值观在多元社会中到底应该如何建构?笔者认为,只有解决了公共管理价值观的问题,公共管理的“公信力”才能得以回归,公共管理者的精神状态、工作激情才能得以激发,公共管理的意义才能得以彰显。公共组织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秉持以“服务”为中心,贯彻公平、正义、效率等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负责任地参与并承担起公共事务,并始终保持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在不断为公共事业努力的过程中,让公共的理念逐步深入到社会公众中去,使公众逐渐对公共事业给予支持、理解,进而能对公共事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其他文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并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作为重点,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以转变社区治理方式为切入点。但是,如何调动目
医院作为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单位,肩负“医疗、教学、科研”等职责,仅仅做好临床医疗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实力做支撑。现阶段,医院对人才引进工作重视度
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口急速增加,我国也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失能老人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尤其是高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加剧,失
近年来政务—家务矛盾是一个存在于政府公务人员身上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少公务人员的家庭问题,已经成了公务人员精神健康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