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当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发病率高,进展快,病死率高,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其诊断和救治水平已是当务之急。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促发全身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炎症介质,最终导致机体对炎症反应失控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是导致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原因。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可以清除内毒素和其它炎症介质,调节白细胞反应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通过观察CRRT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旨在为感染性休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是否进行CRRT治疗进行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同期未行CVVH而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1)在两组患者开始治疗(0小时)和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4个时点抽取2ml血作常规生化检查,比较其在不同时点的血乳酸、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同时在此四个时点作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3)在此四个时点监测患者的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4)记录此四个时点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APACHEII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情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后CRRT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恢复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治疗48及72小时时尤为明显。在治疗48小时时,治疗组有5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而对照组仅有2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72小时时,治疗组有8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而对照组仅有2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改善氧合,稳定血压,减少升压药的用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对2013年2月17—18日柳州市出现的一次“回南天”天气,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结果表明,“回南天”天气是在较为稳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下出现的,过程期间北支锋区位置偏北,
当前高校必须要以创新的观点开展试题库的建设工作。开展基因工程试题库建设,不仅要考虑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还要重视基因工程理论、实验及应用知识点的考核。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强化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强化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最重要的要求。多年来,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已被人们广泛关注,强化生活化教学已成
道义逻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创立的关于研究义务、允许、禁止等道义概念的符号逻辑,是广义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为规范逻辑或义务逻辑。现代道义逻辑自1951年由冯·赖特创
本论文通过阅读文献的方式分析了国内外"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自主学习"模式的使用现状,对初中物理课堂上"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未
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是在农村实行专业承包责任制新形势下,办好大队(村) 卫生室,搞好农村防病活病工作的重要保证。招远县按照“面向群众、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和政治坚定、技
近年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全面普及,使世界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在这样一个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新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
本文针对青年教师在备课中的对教材吃不准、对课程理论内容参不透的问题,克服高校课程种类的复杂性及其各课程的理论方向和理论体系的相互差异性障碍,抽象出了“将知识点置于教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逐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成性课堂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方法之一。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在生成性课堂中要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