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当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发病率高,进展快,病死率高,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其诊断和救治水平已是当务之急。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促发全身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炎症介质,最终导致机体对炎症反应失控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是导致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原因。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可以清除内毒素和其它炎症介质,调节白细胞反应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通过观察CRRT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旨在为感染性休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是否进行CRRT治疗进行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同期未行CVVH而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1)在两组患者开始治疗(0小时)和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4个时点抽取2ml血作常规生化检查,比较其在不同时点的血乳酸、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同时在此四个时点作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3)在此四个时点监测患者的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4)记录此四个时点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APACHEII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情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后CRRT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恢复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治疗48及72小时时尤为明显。在治疗48小时时,治疗组有5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而对照组仅有2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72小时时,治疗组有8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而对照组仅有2例患者停用血管活性药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改善氧合,稳定血压,减少升压药的用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