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气候效应已经成为区域气候变化中不可忽略的人为因子。本文利用台站逐日降水资料、MODIS地表覆盖类型资料、人口密度资料和人口总量资料,通过不同的城市、乡村站划分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的发展对城、乡降水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融合降水资料探讨了冬夏季城市化对强降水的影响;利用CAM5模式,模拟城市化发展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和MODIS LC三种分类方法对城、乡站进行划分,选出共同确定的站点类型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近50年(1961-2009年)、近30年(1980-2009年)城市站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强于乡村站。而津京唐地区完全相反。2)对于城市化发展快速期(1980-2009年),城市有利于降水发生的信号愈加明显,且不受城、乡站分类方法的影响;而城市化发展慢速期(1960-1979年),城乡间降水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这种差异对城乡站分类方法很敏感。3)对不同季节降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60-2009年,三大城市群各种分类方法得到的各季城乡降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长三角地区春季和秋季城乡降水均有减少的趋势,夏季和冬季该地区城乡降水均有增多的趋势;而京津唐地区刚好相反;珠三角地区春季城市表现为降水增多的趋势,乡村表现为减少的变化趋势,夏季和冬季城乡降水均增多,而秋季城乡降水均减少。对于城市化发展快速期,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有利于降水增多的信号在各个季节都很明显,且基本不受城乡分类方法的影响。而京津唐地区城乡分类方法对各季降水变化趋势的影响均较小。对于城市化发展慢速期,三个城市群各季城乡降水变化趋势受分类方法影响很大,城市化作用不明显。4)对强降水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夏季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降水强度大值中心与城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一特征在极端降水阶段表现得尤其明显。三大城市群均表现出城市夏季强降水出现概率比乡村多的特点,且夏季强降水比率表现出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苏锡常和宁镇扬等小城市带尤其明显。表明城市化有利于夏季强降水事件的增多。而冬季城市化的作用在三大城市群内均不明显。5)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东部城市群作为一个热源会在中国北方对流层中高层产生异常反气旋,有利于对流层中高层盛行下沉气流,抑制云的形成和对流运动的产生,导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从而加重了“北旱”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