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也将发展的目光转向农业,并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民是农业的能动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入城市打工,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急剧减少,年龄结构失衡等现象显得十分突出,这也严重影响着未来农业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作为中部地区的山西,其经济已在竞争中显得落后,农业也随之落后于其他地区。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对该地区的新型农民培养进行了研究,并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先进经验,总结出适合该地区新型农民培训的方式。本文对山西地区农民的数量、质量及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当地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出以下结论:山西省农业人力资本的总体情况是:数量大、素质低、结构不合理;并且该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人力资本,从整体来看,从事农业的劳作人员的学历主要以小学和初中为主,这远远达不到现代化农业对于农民素质的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在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城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潜在的农业人力资本;山西地区的农业人力资本需要政府部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优化。同时提出了以实现现代化农业为前提的新型农民培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人力资本存量的角度来考虑:通过加大财政及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班,从而提高该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是从人力资本增量的角度来考虑:通过制定相关的惠农政策,通过政策性的引导,来吸引高素质人才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这部分人的智慧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研究角度的创新,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研究山西的新型农民的培训,同时强调了新型农民培养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