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肾脏损伤修复机制失衡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因各自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不一,但无论病因如何一旦进展将逐步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其病理生理过程是以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积聚沉积为特征,最终致使肾脏纤维化。业已清楚,肾脏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Tubular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是各种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病理基础和最终结局。山于在多数肾脏疾病中,’肾功能的减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范围及程度,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众多慢性肾肾脏疾患中尤为引人关注,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作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学行为,近年来已被广为接受和研究。鉴于EMT在肾脏疾病慢性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该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利于干预其进展,最终改善肾脏疾病预后。故如何减缓肾脏疾病的进展以及其慢性进展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目前研究已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p)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在肾间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Yang等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研究中,将EMT在细胞学水平人为分为四个步骤1)上皮细胞粘附力的丢失;2)上皮细胞表型改变(a-SMA表达增加及肌动蛋白结构重建);3)突破肾小管基底膜;4)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且该研究团队已证实经历EMT后转化为间质表型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迁移侵袭能力。但目前对于EMT发生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迁移率的确切改变以及迁移率变化有动态过程尚未见报道,故本实验目的旨在了解EMT的发生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匕皮细胞(NRK-52E), TGF-β1 (5ng/ml)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允质转化(EMT),利用Transwell小室法以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测定EMT过程中(干预后4h,8h,12h,24h,48h)细胞迁移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1、TGF-β1成功诱导EMT:TGF-β1干预后,NRK-52E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排列松散,部分细胞胞体伸长,呈梭形改变。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发现干预后的NRK-52E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表达增强,且具有时间依赖性。2、TGF-β1体外干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后,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且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TGF-β1体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EMT)后细胞迁移能力较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强;与空白对照相比TGF-β1干预后12h起细胞迁移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迁移能力增强更为显著。结论TGF-β1体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发生EMT过程中其细胞迁移能力不断增强,而细胞周期却未发生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