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剥离—生物质酸浸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中一些关键难题,论文提出电解剥离-生物质酸浸回收新工艺。研究采用硫酸柠檬酸为电解液,带铝箔的正极条为阴极,铂电极为阳极,电解剥离-浸出,实现了电池粉与铝箔剥离和部分钴的浸出。收集残余的浸出渣,采用燕麦秸秆粉为还原剂,用硫酸浸出渣中的钻。新流程避免了酸浸出过程铝箔的溶解带来的后续分离铝的难题,实现了铝箔的资源化回收,另外新流程不需双氧水为还原剂,过程简单经济安全。论文研究了电解-硫酸剥离浸出工艺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浸出前期(5-30min)符合缩核模型,表观活化能为7.32kJ/mol,后期(75-180min)为内扩散控制模型,表观活化能17.05kJ/mol。电解浸出实验发现,由于氧化铝膜的溶解和氢气泡的“吹动”,正极电池粉在20~30min从铝箔上剥落,此后,钴的浸出能力逐渐减弱,电流效率逐渐降低。电解剥离最优实验条件为:硫酸浓度20~30g/L,柠檬酸浓度36g/L,电流密度为200A/m2,电解剥离-浸出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可实现正极粉与铝箔的分离,钴的浸出率为40%左右,铝箔溶解约2%,电流效率40~50%。对于电解剥离后残余的浸出渣,论文采用生物质燕麦秸秆粉代替双氧水作还原剂,用硫酸浸出。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为10,单位质量电池渣所需麦秆粉用量0.7g,硫酸浓度2mol/L,温度90℃,燕麦秸秆粉粒径为60~100目,电池渣中钻的浸出率在99%以上。为了降低浸出液中的COD,本文设计了三级酸浸工艺,结果浸出液中Co2+的浓度达到50g/L以上,而COD浓度降至1.5g/L左右。论文对生物质酸浸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前期(0-20min)为缩核模型,而浸出后期(30~150min)受化学反应控制为主的缩核模型控制。浸出前后粉渣的FT-IR检测表明,燕麦秸秆粉含有丰富的木质素、聚木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的还原性物质,在浸出过程能替代双氧水还原浸出钻。浸出液采用草酸沉钴,工艺条件为:pH值1-2,温度50-60℃,沉降时间1h,[C2O42-]/[Co2+]比值控制在1.05~1.1左右,钴的沉降率达到92~95%,沉降得到草酸钴产品经分析合格。论文将草酸钻用于制备钴酸锂正极材料,通过XRD分析晶格参数发现,钴酸锂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池性能。
其他文献
白桦细胞中富含具有药用价值的三萜类物质,研究报道显示许多信号分子可促进三萜在白桦中的合成积累,而信号间的互作和对内源信号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白桦(Betula plat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他们通过汉语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这种全球化
本文立足于当前县级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从财务管理体制、预算执行标准、指标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县级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健全财务预算管理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升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为了解决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钻场接替期间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在采煤面上风巷施工顶板穿层钻孔进行瓦斯抽放的工艺,并对其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我园与丹麦VIA大学合作,建立了姊妹园“实训基地”。本文对教师进行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以及目前创新型公办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述。笔者从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培养目
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国内工业污染问题和能源产出效率低下问题较为突出,促进食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就有必要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环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项目的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性越来越明显,而其中的每个利益相关方同时又承担着多个项目。这些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动态的关系网络,该网络的结构以及利益相关
蓄电池最优充电的关键问题就是电池模型建立和充电电流的控制。文章根据储能铅酸蓄电池特性,采用脉冲电流放电法,建立了电池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同时针对传统储能铅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滋生物,“城中村”的改造已然成为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有待解决,其中“城中村”居民的思想政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