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我国五大种质的骨干自交系作为测验种与8个Suwan材料(包括5个选系和3个群体)组配了40个组合。田间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共调查15个农艺和产量性状。收集整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包括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对照优势分析、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分析。同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用20对引物对Suwan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15个农艺和产量性状GCA效应分析,结果表明Suwan种质的GCA效应值高,其中T32的小区产量GCA效应值最高(7.42),具有较高的小区产量、单株籽粒产量、百粒重等性状GCA效应;QB48具有较大的穗粗等性状GCA效应;S611具有较多的穗行数等性状GCA效应,S37具有较高的出籽率GCA效应;S11具有较低的株高、穗位高性状GCA效应;Suwan1具有较长的穗长等性状的GCA效应;Suwan3具有较低的秃尖长GCA效应;Suwan5具有较多的行粒数等性状的GCA效应。 2、从试验组合15个性状的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分析结果可见,Suwan种质与五大种质骨干自交系相比,除出籽率、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穗位高和叶片数外,其它加性方差均低于五大种质骨干自交系,除百粒重和叶片数外,其它性状两亲本的加性方差均值都比显性方差大、甚至大得多。说明基因型方差是以加性方差为主、非加性方差为辅作用的。狭义遗传力最高的是穗粗(89.14%),其次是出籽率为81.33%。 3、在40个杂交组合中,T32×B84,T32×丹340,S611×丹340等3个组合的两点试验联合产量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比Suwan1高13.55%以上。其中T32×B84比对照种黔单16号高5.24%,比对照种遵玉3号高1.01%。高产组合涉及到的优良材料主要有T32、S611和QB48。 4、通过杂交组合的小区产量、小区产量SCA效应和对照优势分析,结果表明Suwan种质与Reid和旅大红骨之间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这个杂种优势水平超过了贵州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及省区试对照杂交种水平。改良和利用Suwan种质将会明显提高贵州玉米杂交种优势利用水平,为提高玉米育种水平提供技术和种质保障。 5、通过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聚类,即小区产量、小区产量SCA效应和分子遗传距离,综合这些方法分析结果信息得出,将Suwan种质划分为四个亚群,T32可独立为一亚群,QB48和S611为一亚群,Suwan1、3、5和S11为一亚群,S37独立为一亚群。其中,前两个亚群的杂种优势较后两个亚群好。将杂种优势模式归纳为两个模式:Suwan种质×旅大红骨,Suwan种质×R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