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有重史的传统,而汉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又与唐朝具有非常大的可比拟性,因而在唐人诗作中经常出现“以汉喻唐”的现象。唐人这种“以汉为宗”的心理使得唐诗更为频繁地摄入了汉代历史人物,出现了大量吟咏汉代人物的诗作,而其中义尤以吟咏怀才不遇人物的诗作居多。以贾谊、冯唐、李广、汲黯为代表的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不断地成为唐人在诗歌中歌咏的对象。贾谊未登公卿之位,最终郁郁而终;冯唐白首,以致不能复为官;李广命数不好,含恨而终;汲黯遭人妒忌、天子疏之……命途多舛、时运不济是他们人生经历的共同特点。而他们的这些特殊经历以及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人格精神都及大地影响了唐代诗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们不遇时的精神寄托和慰藉。另一方面,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吟咏义会对这些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发展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人们对于这些汉代怀才不遇人物的认识趋于客观、完备,而且,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对于“怀才不遇”问题的情感和认识,又从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世人对“怀才不遇”相关问题的思考。此外,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吟咏亦是了解汉唐士人精神乃至汉唐精神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來对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现象进行探讨:首先是序言部分,主要论述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研究现状,以及系统探讨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这一问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正文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这一章是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着重从《史记》、《汉书》等史书记载上探究贾谊、冯唐、李广、汲黯等汉代人物形象不遇的表现,以及这些怀才不遇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品格。第二章,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此章运用了统计量表等方式分析了唐诗接受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整体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唐诗作者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存在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唐诗作者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目的。第三章,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对唐代诗人的影响。本章结合《史记》、《汉书》以及唐诗文本,论述了贾谊等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在人生经历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给唐诗作者带来的积极性影响。第四章,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意义。本章在比较唐诗与唐前、唐后诗文在接受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异同基础上,讨论了唐诗吟咏对于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发展的意义,如人物形象的重塑等。并讨论了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对“怀才不遇”问题思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怀才不遇”悲剧意识的融入以及“盛世不遇”社会现象的发问。再次是结语部分,阐述了研究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意义,并总结了文章在论述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是附录部分——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唐诗文本目录。唐诗文本是本文展开研究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论述详略和结构的需要,不便于一一列入正文中,所以将此部分内容置于附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