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有重史的传统,而汉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又与唐朝具有非常大的可比拟性,因而在唐人诗作中经常出现“以汉喻唐”的现象。唐人这种“以汉为宗”的心理使得唐诗更为频繁地摄入了汉代历史人物,出现了大量吟咏汉代人物的诗作,而其中义尤以吟咏怀才不遇人物的诗作居多。以贾谊、冯唐、李广、汲黯为代表的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不断地成为唐人在诗歌中歌咏的对象。贾谊未登公卿之位,最终郁郁而终;冯唐白首,以致不能复为官;李广命数不好,含恨而终;汲黯遭人妒忌、天子疏之……命途多舛、时运不济是他们人生经历的共同特点。而他们的这些特殊经历以及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人格精神都及大地影响了唐代诗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们不遇时的精神寄托和慰藉。另一方面,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吟咏义会对这些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发展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人们对于这些汉代怀才不遇人物的认识趋于客观、完备,而且,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对于“怀才不遇”问题的情感和认识,又从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世人对“怀才不遇”相关问题的思考。此外,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吟咏亦是了解汉唐士人精神乃至汉唐精神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來对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现象进行探讨:首先是序言部分,主要论述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研究现状,以及系统探讨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这一问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正文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这一章是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着重从《史记》、《汉书》等史书记载上探究贾谊、冯唐、李广、汲黯等汉代人物形象不遇的表现,以及这些怀才不遇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品格。第二章,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此章运用了统计量表等方式分析了唐诗接受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整体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唐诗作者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存在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唐诗作者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目的。第三章,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对唐代诗人的影响。本章结合《史记》、《汉书》以及唐诗文本,论述了贾谊等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在人生经历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给唐诗作者带来的积极性影响。第四章,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意义。本章在比较唐诗与唐前、唐后诗文在接受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异同基础上,讨论了唐诗吟咏对于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发展的意义,如人物形象的重塑等。并讨论了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对“怀才不遇”问题思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怀才不遇”悲剧意识的融入以及“盛世不遇”社会现象的发问。再次是结语部分,阐述了研究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意义,并总结了文章在论述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是附录部分——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唐诗文本目录。唐诗文本是本文展开研究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论述详略和结构的需要,不便于一一列入正文中,所以将此部分内容置于附录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8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中药制剂木香散、保和散、十香散治疗;另设175例为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每次1mg/kg口服。结果
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新的机遇摆在这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面前,办好学前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幼师学生,是我们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的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任
1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因“左腰部持续性胀痛1周,伴尿频、呕吐5次”入院,左侧腰痛呈阵发性加剧,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不伴畏寒发热等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上腹压痛,左肾区
本文为一次口译任务实践报告,主要内容是笔者在广交会上担任河北省派井包装公司的口译工作。广交会是一个大型的全球贸易交流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参加。作为会展
<正> 把受压迫者的权利要求归结于要求人权,应归功于十八世纪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革命基本上同时爆发在北美(1776年)和法国(1789年)。提出要求人权的革命口号是一个大胆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推荐的模型方法 (FAO5 6 ) ,利用近 10年的日气象资料对松嫩平原西部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近 10年的农田逐日需水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本区不同
<正>追寻,是一种态度,是锲而不舍的追求寻找;追寻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不断拨开迷雾看大师经典、建构自我认识的过程。说到具象雕塑的造型,大家常说,欧洲人把具象雕塑做到了
<正> 拉丁美洲的妇女政治运动有着很长的历史。如我们所知,社会运动的发展是有周期的,并受经济和政治周期的影响。此外,我们不妨说,当今新兴的社会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几乎所有
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意识,构建高效课堂。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历经百年风雨已经融铸为一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丰碑。7月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撷取近百年来雕塑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