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后期政论家群体对吏治问题的探索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是中国封建官僚体系发展的重要阶段。秦朝初步建立封建官僚体系框架后,汉承秦制,在其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东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整顿官僚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东汉中期以后,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经济政治形势不断恶化,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增强,外戚宦官专权,官僚集团腐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吏治上也出现了各种弊端。皇权过分集中导致幼年皇帝即位时,政务落入接近皇权的外戚宦官手中,这些人干政谋私导致官僚体系的混乱。东汉时期豪族地主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与经学取士的制度及宗族观念结合导致门阀势力发展,他们结成利益集团,垄断了各级官职。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监察官员同流合污监察不力以及下层管理俸禄微薄等原因导致官僚系统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东汉中后期的社会衰落现象尤其是这些政治上的恶化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在朝有识官员也针对吏治混乱进行了一些努力,但由于利益集团的阻挠而难以收效。这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由于政治的黑暗而无法进入政治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转而潜心著述,对当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力图寻找改变社会现状、挽救社会危机的方案。他们在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深入分析了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吏治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整顿吏治的思想和主张。他们提出的措施主要有:1、严明法治,德刑并用,明著法术,重赏深罚;2、重视实选,选用真正的贤才,杜绝权门请托、门阀垄断、名不副实的现象;3、重视对官员的考绩,判明贤愚优劣;4、提倡厚俸养廉、官员久任制度。他们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政治观念,同时认为应该以法家的法治主张和严刑重典来弥补儒家经学的政治原则在吏治上导致的弊端。他们在前人吏治思想的基础上,总结汉代数百年的吏治经验,对吏治问题的探索有进一步的深入。
其他文献
本文对汉代玉文化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汉代玉器的发展使玉器功能、种类、数量都有巨大突破。部分玉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如玉璧以前主要是在礼制活动中用到,到了汉代,玉璧不仅继
康有为先生曾感叹道:“漕运之制,为中国大政。”纵观中国历史,确如康有为先生所言。自秦一统全国至清亡,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中,漕运一直发挥着维系中央集权与国家稳定的巨大作用,是
法国耶稣会士张诚自1687年来华到1696年为止,备受皇帝恩宠。他参加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为康熙皇帝进讲西学,跟随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等一系列活动。《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历史上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施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其政治与人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学说而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
匈奴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曾建立了北方草原第一个游牧军事帝国。北方特有的严酷生存环境,造就了匈奴剽悍凶猛的民族性格、较为平等的人际关系和简朴、自然的社会习俗.
二战结束后,国际政策形势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局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冷战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经济体系巨变,美国实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