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城区土地“退二进三”式功能置换、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及老工业基地转型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城市产业用地逐渐调整,同时带来了闲置的土地、建筑、设备及众多的社会问题,但由于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长期滞后致使大量的工业遗址荒废破旧或处于盲目的拆除重建状态。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工业时代的文明遗存-工业建筑遗产究竟何去何从逐渐成为建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本文紧密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国内外各大研究态势,确立了以工业建筑遗产价值内涵与表现为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历史研究、个案研究、实证研究为基本研究思路、运用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研究法,试图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体系。
论文第1、2章充分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优势,以唯物辨证的历史观为基础,以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对东西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及方法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成果进行较为深入详实的研究。“以史带论,以史立论”,将价值判断与历史发展的观念结合起来,力图使工业建筑遗产这一看似静态的建筑类型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灵动起来,以“发展的历史”与“历史的发展”确立本文的核心。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历史建筑范畴的重要组成,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的系统,其历史和现状存在着与传统历史建筑迥然不同的特殊性,其保护及再利用研究应结合其各方面的价值以及时间和空间环境背景建立分层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确定价值”是重中之重,论文第3、4章结合我国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特点对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准确的价值构成分析,并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翔实的案例研究为佐证,依据工业建筑遗产自身历史及现状的特殊性确定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的多层次评价指标,明确因素间的关联和隶属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分层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可操作的评价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审慎科学的分级体系,并在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成功案例进行后评价分析,为价值和再利用模式之间建立直接连接,探寻价值本身为适宜性再利用提供的内在驱动力。
论文第5章结合计算机领域先进技术建立一种适用于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的新型评价模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对工业建筑遗产中不能精确评价的问题以模糊语言值标尺作为信息获取手段,使综合评价中各因素权重尽量科学化,并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处理以往评价体系中难以解决的权重合理性问题,实现评价推理过程。
论文第6章结合通州新城工业资源适宜性再利用这一实例,通过田野调查与测绘等方式,对通州新城工业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与评价、分级,并提出相应的再利用模式。论文第7章开发可实用化工业建筑遗产评价软件,该软件能够进行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价,为合理地保护和再利用工业建筑遗产提供多方面的辅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