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热休克蛋白,又称为“应激蛋白”,是当增高的热度,病原体,细胞因子,理化有害因素刺激伤害生物细胞时,激活HSP基因,编码合成的一类生物进化上最保守的蛋白。此蛋白与一些基本的细胞功能有关,如蛋白转运、折叠和装配,因此也被称作“分子伴侣”。研究发现,热、冷、缺氧、缺血、能量损耗等各种应激导致的热休克蛋白表达均具有持续性,对之后的下一次应激具有一定防护作用,使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一些研究证实,运动同样也能诱发HSP的聚集,运动诱导的Hsp70在血液、肝脏、心脏、骨骼肌表达增多。既往研究大多集中在骨骼肌和心肌方面,对于肝脏的研究较少。然而,热休克蛋白作为细胞内源性的保护蛋白,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不但能提供对肝脏细胞应激状态下的保护作用,而且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及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大量研究已经发现大强度运动可导致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或损伤。那么,预热处理能否减弱或预防大强度训练导致的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和损伤?目前的研究尚不能同答这个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预热处理对一次大强度离心训练后肝脏热休克蛋白表达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预热处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2研究方法以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体重300~360 g,随机分为9组(每组动物8只,共72只):①安静对照组(C);②预热处理后即刻组(HC0);③预热处理后恢复24 h组(HC1);④预热处理恢复24 h进行离心运动后即刻组(HE1);⑤预热处理恢复24 h进行离心运动后24 h组(HE2);⑥预热处理恢复24 h进行离心运动后48 h组(HE3);⑦常温离心运动后即刻组(E1);⑧常温离心运动后24 h组(E2);⑨常温离心运动后48 h组(E3)。参照Currie和Diana A.Lepore的动物模型,建立非麻醉预热处理动物模型。参考Armstrong和田野的运动模型,确定间歇性跑台离心运动模型。采取部分肝脏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试肝脏中Hsp70的表达量,利用生物化学法测试肝脏中SOD、MDA、GSH、GPT的活性。3研究结果热处理明显的使肝脏中的Hsp70表达增加。其中Hsp70在热处理后即刻表达增加到133%,24 h后表达增加到175%。未处理组大鼠离心运动后3组肝脏Hsp70均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预热处理大鼠离心运动后即刻Hsp70并没有呈现上升现象。而是在运动后24 h时先有所下降,与未处理24 h E2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甚至低于对照组(P<0.05);然后在离心运动后48 h时Hsp70急剧上升,达到224%,高于未处理组大鼠的176%,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热处理即刻还是离心运动后均可使肝脏MDA发生一定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热处理即刻肝脏SOD急剧上升(P<0.05),其后恢复至安静水平,离心运动未能对肝脏SOD产生明显作用。热处理和离心运动可使GSH明显下降(P<0.05),离心运动后48 h预热处理组(HE3)肝脏GSH显著低于未处理组(E3)。无论热处理或离心运动,都导致肝脏GPT下降(P<0.05)。4结论(1)适当的热处理和一次性离心运动可以使大鼠肝脏Hsp70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肝脏Hsp70显著的升高不是在热处理后即刻,而是出现在热处理后24 h,表明Hsp70有延迟表达现象。(2)预热处理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导致的肝脏Hsp70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其表达水平的时项变化与未热处理时存在明显差异。交叉耐受时,Hsp70同样也出现延迟表达现象。(3)预热处理对肝脏MDA影响较小,但不能排除预热处理可能会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来提高机体抗氧化机能。(4)预热处理没有对肝脏SOD产生影响,SOD不是交叉耐受现象发生的原因。(5)热处理和离心运动均会导致肝脏GSH明显下降(P<0.05),预热处理不能缓解离心运动后肝脏GSH明显下降的趋势。(6)预热处理对肝脏离心运动后的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可能不能使肝脏免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