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HDPE增容共混物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刚性本质,拓展PET应用领域,本文选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PET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旨在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共混物材料。然而,PET与HDPE属于热力学不相容体系,简单的将二者共混并不能满足材料性能提升的需要,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本文选择向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来达到提升二者相容性,改善共混材料性能的目的。增容剂的制备选用两种热塑性弹性体即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基体,选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促接枝共单体,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引发作用下通过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的反应型增容剂POE-g-GMA和SBS-g-GMA。探究了接枝改性剂(增容剂)中接枝单体(GMA+St)用量对PET/HDPE(80:20)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熔体粘度和微观相形态的影响。发现当POE-g-GMA中接枝单体用量为4 phr时,PE4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达到66.8 J/m,断裂伸长率也达到最高值为25.5%。对于PET/HDPE/SBS-g-GMA共混物,当接枝单体用量为8 phr时,PS8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高,分别为33.1 J/m和24.1%。DSC测试表明,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会降低共混物中PET的结晶温度,降幅分别为9.9℃和14.6℃。MFR也会随着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之后逐渐趋于平缓。SEM观察得到的相区情况也印证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基体与分散相之间的纤维状结构和“核-壳”粒子结构。在确定了增容剂中接枝单体的用量后,通过改变增容剂自身用量,探究了增容剂用量对PET/HDPE共混物各项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共混物中PET相的结晶动力学问题。当增容剂用量为15 phr时,P15E样品和P15S样品的力学性能均达到最高值,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97.9 J/m和44.8 J/m,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8.6%和36.3%,相比未增容的P0样品和纯PET,韧性提升明显。DSC测试与结晶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增容剂用量的增加会阻碍共混物中PET相的结晶,且POE-g-GMA对PET相的结晶阻碍作用更加明显,但不会改变PET相三维球晶的生长方式。共混物的MFR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降幅最高达5.4 g/10min,PET相与HDPE相的T_g也会随之彼此靠近。SEM发现共混物中分散相的尺寸和分散性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而得到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对Masselot and Chopard提出的模拟气固两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格子气(LBE-LGA)方法进行推广,能够反映两相间拖曳作用.利用该方法研究封闭方腔内的气固两相流运动特性,分析斯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底盘细胞的构建在生物技术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微生物基因组的精简优化逐渐成为构建底盘细胞的重要策略。假单胞菌(Pseudomonas)具有明显
本文在Roemer(1993,1998,2003)“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下,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5年混合截面数据,通过规范的参数法,基于教育泰尔指数,测度了我国总体教育不平等究
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取得根本成功、国家现代化发展能否获得顺利实现。不可否认,乡村振
研究背景:脑卒中目前是中国人的第一大死因,是全球范围内60岁以上老年人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挑战[1]。尽管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