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地黄活性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选取怀地黄作为实验材料,应用平板切块分离的方法,从怀地黄中分离出130株内生菌,并对分离出的内生菌进行进一步的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研究,为怀地黄行业的发展提出一条新的发展方向。研究的所得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怀地黄中共分离出内生菌130株,其中内生细菌居多,其次为内生真菌,内   生放线菌最少,分别占分离菌数的51.5%、28.5%和10%;怀地黄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块根中分离的内生菌要明显的多于叶片中分离的内生菌,08年9月育苗期分离的内生菌要少于09年3月成熟期分离的内生菌。对分离的内生菌进行抗菌活性菌株初筛,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共31株,占分离菌株的23.84%,具有广谱抗菌性的菌株共8株,占有抗菌活性菌株的25.8%;这些抗菌活性菌株在空间分布上,块根中分离的抗菌活性菌株要明显多于从叶片中分离的抗菌活性菌株;在时间上分布,09年3月分离的活性菌株要明显多于上年9月分离出的内生菌株。同时筛选出一株具有产生红色素能力的内生真菌2-10号。   (二)将初筛出的8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和具有产生红色素能力的内生真菌2-10号进行液体摇瓶培养,并提取发酵活性产物,其发酵活性产物对3种供试菌的拮抗作用各不相同,其中2-2号菌的效果最好,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上均出现明显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Omm和26.Omm,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到55.87%;3-8号菌在大肠杆菌平板上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26.Omm。利用3种不同溶剂提取发酵液和菌体中抗肿瘤活性物质,不同溶剂相对Ec9706食管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各不相同,2-2号菌发酵液的脂溶相和醇溶相对Ec9706食管癌细胞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分别达到了32.8%和34.4%:但是菌体提取物中活性成份对Ec9706食管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的为2-10号菌的两种不同培养基的醚溶剂提取相,其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8.5%和27.5%。综合前面结果发现2-2号和2-10号内生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对其应该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对产红色素真菌2-10号的研究发现,这株内生真菌2-10号能够在PDA平板上产生紫红色色素物质,并且经液体发酵培养提取色素,色素在多种条件下性质较稳定,这株内生真菌2-10号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轮枝霉菌属中的蘑菇轮枝菌(Verticilliumpsalliotae)。
其他文献
镀锌板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和家电等行业,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镀锌板容易发生腐蚀,为了提高镀锌板的耐蚀性能,经常用高价铬盐对镀锌板进行钝化,而高价铬元素对人体具有致癌性,并
螺旋管换热器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螺旋管的结构是制约强化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优良的设计结构可以增强螺旋管内的传热效率,同时减小流体流动时的阻力消耗。螺旋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