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凤林思想研究——以《学衡》为中心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缪凤林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涉及到哲学、历史、文学、教育等诸多领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笔者通过梳理缪凤林发表在《学衡》上的文章,把握缪凤林的历史、哲学、教育学等方面丰富的思想,试图呈现出缪凤林的思想精华,并给出相对公正的评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绪论、第一章至第六章、结语。绪论介绍了缪凤林的生平和学术概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一章描述了缪凤林思想的形成背景。从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探讨了缪凤林的史学观、人性论、人生观、快乐论和教育观,展示和分析了缪凤林思想的主要内容。结语立足当代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缪凤林的思想所包含的合理性和值得商榷之处,审视缪凤林思想的得失。
其他文献
爱,一直以来都是基督教伦理的核心问题。《圣经》上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最终到达上帝之城后,其他两种恩典都将消失,唯有爱永存。在西方传统文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指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其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西中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态不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形
上海海派文化发展基金成立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海派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成立暨海派文化中心筹建在虹口启动。海派文化的传承发展,将进一步拥有“造血机制”。海派文化是近现代上
人是哲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对人的本质的追问又是其核心研究的最高旨归。人是有目的生活的价值主体,总是保持着自己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并为着自身的完善性和超越性做着不懈的努
90年来,为寻找强国富民之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懈求索。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巨大付出和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既让人感到骄傲、欣慰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