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方式与劳动力就业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当前,由于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亟待转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采用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要素投入的变化都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兼顾解决就业问题,推进我国就业总量的提升与就业结构的完善,以实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有效促进就业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探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都充分说明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劳动力就业的波动是必然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促进就业增长与阻碍就业增长的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就业规模不能有效的扩大,就业结构的变动也难以趋于合理。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发展和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接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内外背景以及转变的过程,揭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尤其在促进劳动力就业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就业现状的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就业弹性的分析以及国际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未能有效地促进就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的不协调。接下来,针对我国仍然处在需求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完善、要素投入不足的现状,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三大主要内容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进行探析,包括需求结构的各因素变动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以及要素投入中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对就业的影响。综合本文的分析,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等对策来有效促进就业规模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就业空间拓展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