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治国安邦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自给率水平。1996年发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和2008年发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都提出了高自给率的目标,坚持粮食立足国内生产。然而,随着粮食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贸易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粮食生产出现了高生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的“三高”叠加的特殊现象。粮食自给率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下降非常明显,已经跌破90%的警戒线。为此,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自给率目标,2014年首次提出了粮食“适度进口”战略。本文在梳理1992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政策演变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了1992-2013年的我国狭义粮食自给率、广义粮食自给率、粮油自给率和营养素自给率,接着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前后两个阶段粮食自给率波动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半对数计量模型,并运用OLS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各变量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加入WTO以前,影响粮食自给率的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国内的粮食供给和需求;加入WTO以后,贸易通过作用于我国的粮食供给和需求,扩大了我国粮食净进口量,降低了我国粮食自给率水平,其中虚拟变量WTO和粮食贸易量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抑制作用最大,系数分别为-0.3163和-0.2927。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自给率的对策:立足适度进口战略,科学确定粮食自给率;高度重视食物生产,切实防止非农化倾向;确保三大主粮自给,分类确定食物自给率;创新国际合作方式,确保食物进口多元化;强化国际贸易措施,增强食物进口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