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上部分城市发展速度趋缓、经济逐渐衰退,许多城市和地区的人口开始走向流失。上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的大城市和地区(100万人以上),共流失了其总量的1/10人口,而一般城市(10万人以上)约1/4发生了人口流失。2015年,英国媒体《经济学人》发表了文章“东北经济再度告急”,认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口外流现象严重,且恶化趋势明显。虽然有部分国内学者认为英方媒体观点过于偏激,但也间接默认了东北三省存在的这些现象。而这些现象与“收缩城市”的内涵不尽相同,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称为中国典型的收缩区域。本文以东北三省的区域发展现象为背景,以收缩城市的内涵为指导,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对其中的收缩城市进行定量化识别,通过计量方法对收缩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我国城市收缩的独特性,并为此类城市的良性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提出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确定了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文章的研究框架,设计了文章的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国际收缩城市案例解析与国内外研究进展本章首先,阐述了收缩城市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并从多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构建一个解释收缩城市的分析框架。其次,选取英国利物浦、美国克利夫兰和德国莱比锡作为典型的国际收缩城市案例从现象、机制等多维视角进行分析。第三章收缩城市的空间识别研究以经济衰退和人口流失为重要导向,利用定量化手段,基于县域尺度对东北三省的收缩城市进行空间识别,并划分类型。(1)2000-2010年,在东北三省179个研究区中,常住人口发生收缩的有91个,户籍人口中,发生收缩的有71个,就业人口变化与常住人口变化有一定相似性,人口密度与常住人口在收缩总量和收缩度上基本一致。(2)2000-2010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率除绥化市区(-1.216%)外,均呈正值增长,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与GDP年均增长率格局基本一致。(3)基于人口和经济两个维度,识别出32个收缩城市,大致分为六类:经济低速增长-人口发展停滞,经济低速增长-人口缓慢收缩,经济低速增长-人口快速收缩,经济匀速增长-人口发展停滞,经济匀速增长-人口缓慢收缩,经济匀速增长-人口快速收缩。第四章东北三省收缩城市的形成机制分析以不同类型的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定量方法,对东北三省城市收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细致总结东北三省收缩城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影响东北三省全体、东北三省非收缩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有:GDP、人均GDP、职工工资水平、失业率、就业密度等;影响东北三省收缩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失业率、劳动人口比重和非农比率。第五章中国收缩城市的理论分析框架重构中国收缩城市形成与西方国家并不完全相同,本章主要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在国外收缩城市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中国收缩城市特有的影响因素,试图构建一个理论分许框架,为城市的良性发展出谋划策。第六章结论与讨论本章对前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相关结论,并对文章的不足、下一步的工作进展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