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经济国家,标准不同于强制性的法规,是企业自愿采用的。那么在将标准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特殊作用存在。标准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一国的产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如何,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进行了剖析。首先在导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框架,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介绍在本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包括产业标准化的内涵、基本原理以及其引发的经济效应,交易成本的概念、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并且按照国际贸易的阶段,将国际贸易中交易成本划分为准备成本、合同成本和控制成本,为下文的理论分析进行前述性说明。在本研究的第三部分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分析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在准备阶段,标准可以克服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不完全性,降低搜寻成本等一系列的准备成本;合同达成过程中,通过产业标准建立信任机制,减少谈判费用,标准的兼容性及其引发的网络外部性,会打破对贸易伙伴的锁定,进而减少合同成本;在合同执行中断时,标准还可以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降低了合同的控制成本。产业标准化的结果降低了贸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实证部分:本文首次整理了1990年——2005年包括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轻工、机械六个行业的行业标准数目,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在时序、截面两个维度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标准化对贸易出口额与贸易进口额均存在正面影响,对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额的影响,即产业标准化会增加净出口,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并且产业标准对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的进出口及对轻工的出口均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化工、纺织、机械及轻工的出口均产生正面的影响。在这六个行业当中,纺织行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化工行业。由此可见,产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标准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采标率的提高而进一步得到加强。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制定我国产业标准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产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一点可操作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