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非典"蔓延事件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亦呈现出多样性,讲求应急管理与基础学科的联系,(?)应急管理的社会科学基础已经成为当前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发展的重要趋势。从社会科学视角出发的灾害研究强调灾害管理的人文主义属性,弥补长期存在于灾害管理与研究领域的技术主义倾向所产生的不足,群体行为、社会制度、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等社会科学研究要素加入到灾害管理研究之中,将深化灾害社会属性的认知,把握灾害周期内的各种客观社会规律。长期以来,风险、危机、灾害分属不同学科,话语、视阈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导致对灾害认知混乱与研究分歧。学科交叉性造成对于三个概念的认知与判断皆具有连续统特征。以灾害概念为例,在社会科学范围内,"事件-功能导向"、"脆弱性导向"、"社会建构主义导向"、"不确定性导向"、"权利资源分配导向"已成为灾害认知与研究主流范式。对灾害的"盲人摸象"似的碎片化认知与研究阻滞了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展,而以整合研究为基本范式的灾害社会科学发展趋势已初步形成。其中,以DRC为代表的学科整合和以波恩为代表的概念整合成为国外灾害社会科学整合研究发展趋势的代表,而"风险-危机"转化理论则是基于中国问题与本土话语的灾害认识与整合研究范式。本文立足于整合式的灾害社会科学研究,聚焦灾害社会科学研究话语的构建,通过对灾害动力学的社会科学阐释,实现灾害管理实践与灾害管理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融通,并推动灾害管理政策产出。于是,本文将研究问题分为两大部分:灾害社会科学的整合性话语体系应当如何构建?如何从灾害认知、话语以及政策层面来提升灾害管理体系?对于两大问题的解决过程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灾害社会科学的整合性话语体系的构建。面对概念模糊、理论差异、视角分散、话语隔离的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本文系统梳理了风险、危机、灾害概念及其研究的理论脉络,并通过"危险源-关系链-结果"为逻辑结构厘清了灾害认识与研究的宏观图景。本文提出了 "风险-危机转化模型",以社会脆弱性为核心概念来联系风险与灾害,并将社会脆弱性与触发因素视为灾害危机产生的催化剂,其中,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作为社会脆弱性构成的核心因素,在灾害动力学演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灾害的可管理性内涵就体现在对四大社会脆弱性要素的行动千预之上。其次,从灾害认知、话语以及政策层面来提升灾害管理体系,完成宏大叙事话语与灾害管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并优化灾害管理实践。以社会脆弱性为基础的社会科学视角的灾害动力学话语体系具有宏观性,而将社会脆弱性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宏观面向与灾害管理周期内的实践的结合则需要更具中观意义的概念与话语体系。于是,本文提出灾害社会脆弱性的"金字塔模型",丰富了"组织适应"、"脆弱性分布"、"灾害文化"这三大概念,并以此链接宏观灾害叙事与微观灾害管理。组织适应主要针对灾害管理中的府际关系协调、应急资源、组织风险治理结构、预案管理等政治-行政灾害研究传统下的经典议题。将现实政府组织弥合官僚制组织特征与灾变情境特征之间的"情境差距"视为灾害管理的本质属性,利用组织结构与组织功能将组织适应四分为:维持型、结构扩张型、功能拓展型以及突现型,通过组织适应过程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划分,将组织适应过程又划分为预案适应与组织自适应,二者被认为灾害的组织适应所不可或缺的组成。"灾害的组织适应一般过程模型"则将利用组织的一般管理过程将风险感知、资源保障与目标功能作为组织灾害适应的限制因素,而对于三大因素的突破则可以有效推进正式组织的灾害管理绩效。而脆弱性分布则聚焦社会脆弱性的经济与社会面向,本文认为灾害问题可视为一种社会问题,灾后社会状态与灾前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具有存续性联系。针对灾害与风险研究领域中的"风险分配"议题,本文则提出了"脆弱性分布"概念,并从复杂社会性、全灾种性、常态性、动态性、本地性、管理性维度全面比较了二者内涵,并将脆弱性分布视为灾害的群体脆弱性的核心概念。群体间的脆弱性分布过程分别为:以先存状态与自然作用为基础的自然分布过程和以社会制度作用为基础的社会分布过程,通过双重过程作用将脆弱性分布的四大资本要素即自然、社会、个体、公共资本在群体间进行分配,从而造成群体在风险暴露与应灾能力上的差异。灾害文化可作为灾害的社会脆弱性的文化面向的集中体现。价值要素、规范要素、信念要素、知识要素作为灾害文化的结构要素,在灾害文化语境下,它们共同影响着灾害管理的政策产出、执行与评估各个环节。灾害管理周期中的减灾与整备、灾变反应、恢复阶段分别对应灾害文化中的风险文化、灾害迷思、社会学习。灾害文化将灾害管理微观行为与灾害的文化脆弱性相联系,揭示了组织、个体、专家、媒介以及整体社会对于灾害的认知、知识传播以及社会学习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对以上两部分的论述,本文得出以下一些基本结论对策:其一,构建了以社会脆弱性为基础的灾害社会科学整合研究话语体系;其二,提出动态开放的灾害管理系统,确立以预案适应与组织自适应为基础的建设方略,其中,对组织风险感知、组织功能以及组织结构方面的突破是完成灾害的组织适应的基本路径;其三,初步构建了灾害社会管理的基本价值与战略,将灾害社会管理与灾害管理周期相结合,细述了灾害社会管理的服务与管理机制;其四,提出灾害文化可作为建设具有灾害恢复力社会的起点,将减灾文化、反迷思文化、问责文化的培育视为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