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贽是明中后期的思想家,在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独树一帜的地位。《老子解》是李贽晚年辞官隐居后撰写并刊刻的第一部著作,奠定了其思想的基本要核和思维特性,解读《老子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李贽《老子解》的文本为主要史料,结合其他材料,利用历史学、文献学、语义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廓清了《老子解》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成书于万历十年的观点,此外,丰富了主流学界只把《老子解》作为一部推崇无为而治的政论之书的简单解读,发现《老子解》有三大特点:第一、建立有一套严密完整的体用一如的道论;第二、蕴含有“自由”、“个性”和“平等”的精神色彩;第三、继承《道德经》的批判否定精神。这些研究发现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深化研究《老子》、老学和李贽思想研究一部书的基本任务和首要前提是厘清其版本的流转状况。李贽《老子解》以明万历四十三年亦政堂重刊广秘笈本和明崇祯燕超堂刊本两个版本流传于世。《老子集解》参考两个版本,点校收录,在点校本中水平最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学者研究李贽《老子解》的首选底本。《老子解》成书时间是学术界的一件公案,还原《老子解》成书的准确时间,是论证其在李贽思想形成中的作用的重要一环。笔者主要就李贽和焦竑往来的信件,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信中事理之间的逻辑,从而梳理出对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此外运用语义学的方法,对相关的关键材料中长期被误解之处作合情合理合逻辑的解释,从而彻底打破了学界主流的万历二年说和最新研究成果万历九年说等,确定《老子解》的成书时间于万历十年,处于李贽辞官之后、隐居不久,著书伊始的阶段。《老子解》不仅对形而下层面的处世治世论有重要阐发,对形而上层面的本体之道也有独到见解。李贽认为道的本体处于自出和流动的状态,个体、群体和天地万物,同在橐龠之道中策动下同生同长,圣人与众人皆有平等的体道资格和能力,众人无须仰仗圣人。体道有内外两面,必须同时满足,于内是每个人心中均有一种与道相连的婴孩之气,个体通过自我的虚静极笃的工夫可发现并唤醒婴孩之气。于外是舍弃“众有”无法真正感知道体,(圣人)应以“同心”对待众人,即以苍生作为是否真正获取婴孩之气而达于道境的最终标准。李贽解老时并没有分割体用,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严密的“道兼体用”、“体用一如”论。道论及其二元相对和转换论,终究是一种认识的理念和方法,而非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二元相对和转换论折射出的是批判的否定的思维模式,李贽将其彻底继承,“无道”便是其中鲜明的“批道”证据。批判和否定的思维为全新的思想理念清理出了空间,李贽重塑的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自由”、“个体”、“平等”特质,这些色彩在李贽随后几年的论著中不断越描越明,越刻越清,成为了李贽思想的核心精神。因此,对《老子解》和《道德经》作进一步的研究,取其思想和思维的真谛,对于新时期下,历史传承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将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