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实践报告是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材料,以释义理论为指导,模拟现场记者会环境而做的一次交替传译口译实践。笔者通过对模拟口译实践过程中的译者的表现以及对译文进行转写,发现问题并举例分析,从而如实反映本次口译整个过程。此次记者会,持续了 90多分钟,王毅共回答了 17个问题,外交语言少、实质性信息量大、政策性强、问题阐述深刻,涉及到一带一路、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外交热词,以及南海、朝鲜等热点问题等。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外交更加自信、更加开放、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力倡公平合理国际秩序,大国外长风采获得世界称赞,这也是笔者选取外交部长记者会作为实践报告研究对象的原因所在。本篇实践报告总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是翻译任务描述,介绍了任务背景、任务特点以及本次口译任务对译者的要求。第二章节是翻译过程描述,主要从译前准备、翻译过程、译后事项三部分来具体阐释。其中,译前准备包括平时准备与具体实践准备;翻译过程则具体介绍了口译活动实施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口译员的表现;译后事项包含口译质量评估、录音转写、译者的自我改进与完善。第三章节介绍了本次口译实践中的指导理论,即释意派理论。总共包含三个方面:释意派理论的简介、口译的目的与性质、口译过程。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是理解思想、脱离语言外壳再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第四章节是案例分析。一方面,笔者总结了口译过程中出现的四种问题类型:四字词语、并列句、长难句和文化负载词;另一方面,笔者针对模拟口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释意派理论中提出的口译过程为指导,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比如,增译、省略、转译、直译、意译等来具体进行案例分析。第五章节从三个方面对整个口译实践做以总结。首先介绍了笔者从本次模拟实践中的启示与收获,其次是对口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最后进一步阐释了笔者对今后学习的计划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