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领域不断强调两个议题,一是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二是可持续管理政策在供应链中的实施。企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以上问题,并尝试将这两个议题整合起来以应对供应链未来发展:一方面,企业不断推动内外部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以确保企业及其所在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并为未来可持续供应链实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推动可持续政策应用在供应链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阻碍,如组织内外部缺乏对可持续思想的理解,信息的无法及时传输,内部沟通不当等,这些阻碍因素不断强调,与传统供应链实践相比,可持续实践中可能需要更高效的协作、更及时的信息传输和更透明的流程,推动供应链协作模式进化在供应链践行可持续实践中至关重要。传统供应链领域频繁出现的“IT价值悖论”现象在企业践行可持续供应链实践过程中同样无法避免,信息技术应用深度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可持续供应链实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企业也发现,在寻求可持续政策的落地行动中,相较于强调可持续发展文化,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在实现供应链实现可持续目标时可能更有效。学术界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系统领域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探索信息技术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中的角色。然而,仅有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强调发挥信息技术价值的重要性方面,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实证研究依然缺乏。与此同时,鉴于当前理论界对可持续供应链实践内涵的认识正从经历“单一”到“多元”的扩展,研究需要将精益、敏捷、弹性和绿色供应链实践视为一个基于LARG框架的要素集合体,作为企业和其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进而揭示信息技术对这种更广义范畴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影响机制。在此背景下,本着“在践行可持续供应链实践时让企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效用最大化”的基本原则,研究拟探索和解决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体系中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电子化整合的关系?(2)LARG框架下,信息技术体系对四种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影响机制是什么?(3)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深度应用代表,电子化整合对四种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作用机制差异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以下框架进行展开:首先,基于国内外可持续供应链实践及信息技术投资和应用的现状,结合相关理论文献的梳理,指出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缺失,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选取华为公司和FR公司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内和跨案例对比分析,对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信息技术体系与四种可持续供应链实践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预设,提出命题假设;第三,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文献和理论回顾,依据企业吸收能力理论、复杂适应性理论、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等,辨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电子化整合的复杂角色和对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差异化影响后,研究推导出两个概念模型:一是探索L-A-R供应链实践中信息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电子化整合)的作用机制,并给出了相关假设;二是检验供应链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电子化整合、企业践行绿色策略的要素投入和绿色供应链实践之间的关系。研究特别指出,信息技术体系,尤其是电子化整合在推动绿色供应链实践时扮演着与影响L-A-R实践时不同的作用机制;最后,以211家中国制造企业数据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分析和潜调节结构方程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并得出研究结论,给后续研究者以新的视角,给管理者以具体的指导。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结合吸收能力理论、复杂适应性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等,将供应链上信息技术体系解构为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电子化整合两层内涵的概念,并就这两层内涵分别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当前在供应链领域和传统信息系统(IS)领域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固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多将视角聚焦在单一层面上,如信息技术本身,或信息技术应用与能力上,鲜有将信息技术体系二维化解构且同时探讨的研究。这种二维化解构不仅增强了企业吸收能力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的内涵,还丰富了对复杂适应性理论中企业推动供应链信息化过程的理解。其次,虽然国外已经初步提出了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LARG框架(Azevedo等,2016;Carbral等,2012),但仅仅作为标杆测试(Benchmarking tool),对于基于LARG框架的可持续供应链实践前因的探索依然处于空白,且国内并无相关研究。研究对于可持续供应链实践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信息技术作用机制的全面解析,不仅符合理论研究趋势以及实践发展现状,也弥补了国内对具有更广泛内涵的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相关研究的空缺。第三,本研究从“能力”和“模式”的二分视角,重点讨论了供应链电子化整合对四种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不同影响机制,这有别于以往单一视角的讨论,将二维化解构后的信息技术体系与基于LARG框架的可持续供应链实践同时进行分析,不仅比较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电子化整合对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差异影响,还通过揭示企业的供应链电子化整合担当的“培育能力”和“营造协作模式”不同角色,使学术界和实践届对企业如何提高供应链上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有更全面的理解。第四,现有研究大多强调企业应该投资供应链上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或强调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上应用的重要性。本研究更进一步,不仅就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电子化整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还重点揭示了企业在践行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组合策略时,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内部层面拥有的差异化电子化整合能力的积极效应和“协作模式”的协同效应,提高信息技术利用效率和价值。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剖析,不仅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体系对企业的供应链可持续性实践的实际影响,更能为企业投资信息技术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最后,研究还发现,企业在推进可持续供应链实践时同样无法避免信息技术的“技术陷阱”。如当企业践行敏捷供应链实践时,企业应主动弱化与上游的联结,提前做好多供应策略,通过强调内部电子化整合工作来实现对需求的快速改变和生产流程的快速调整;当企业通过投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升了与上下游的电子化整合水平时,会对管理支持和绿色供应链实践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即企业的管理支持和企业与上下游的电子化整合对绿色供应链实践存在拮抗效应,企业应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降低在主要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较高集中度。电子化整合对敏捷供应链实践的负面效应和对绿色供应链实践的拮抗效应不仅为资源依赖理论提供了更多实践证据,也为供应链关系管理的“Darkside”提供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