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与钩虫病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是一种集约化、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当地人民适应、改造地理环境的产物,它自明末以来逐步发展、兴盛,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全盛,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并不均质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制约。解放前由于蚕丝的出口,受制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解放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其良性生态循环被打破,且其社会效益低下,逐渐被淘汰。本文的研究并不是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和生态循环问题,而是关注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950年代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农民的健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桑基鱼塘”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都有利于钩虫病的传播,以致明清以来一直至20世纪7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钩虫病非常严重。第一章:导言概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动态、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珠江三角洲的钩虫病介绍了钩虫病的危害、症状和钩虫的生活史等医学知识;对清末以来广东地区的钩虫病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推断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导致了钩虫病的传播。第三章: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农业的发展桑基鱼塘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它的发展兴亡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第四章:“桑基鱼塘”与钩虫病综合第二、三章,发现钩虫病的发展过程与“桑基鱼塘”的兴衰过程是相对应的。首先全面分析了桑基鱼塘的地理环境(土壤类型、全年太阳辐射量、全年日照时长、最冷月和最暖月平均气温、霜期、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相对湿度、地貌)既有利于发展桑基鱼塘,又为钩虫卵及蚴的发育生存提供了适宜条件。然后系统分析农民的生产方式(桑树的栽种、桑树的收获方法、桑园的田间管理、桑农的采叶、桑树病虫害的防治)与钩虫病传播的关系,其中大量引用了明清至20世纪70年代的关于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的著作、地方志、国家农业政策、增产丰收经验、学术研究等资料,有关当地钩虫病感染的调查资料等。第五章:结论总结地理环境、桑基鱼塘、社会经济、农民健康四者的关系,桑基鱼塘是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损害了从事这种生产方式的农民的健康,导致了钩虫病的流行。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建筑节水问题,就水表设置、控制超压出流、热水系统循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对“建筑给啦排水设计规范”提出修改意见。
期刊
阐述了JSP的技术原理,分析了JSP环境下有关漏洞产生的原因以及部分网络攻击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解决对策。
公安情报产品评价包括即时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方面,它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调动和激发情报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情报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便于情报工作的考核和奖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加强节能环保监管,将研究设立长江绿色航运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三教”思想及政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不但较好解决了明代的宗教问题,而且也为后来社会解决宗教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
应用精子质量分析仪对131例不育及正常人精液进行精子活力指数(SMI)检测,并与常规精液分析进行比较,发现SMI与常规方法测得的精液质量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不育组的SMI值显著低于
<正> 金属材料的断裂,按断裂路径可分为两大类—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关于沿晶断裂,从微观上虽然也有脆性和延性之分,但大多表现为脆性性质,即使是延性沿晶断裂,其延性和韧性
<正>一、西汉盛世的来临与儒学的复兴汉朝始建,百业凋敝,至孝惠帝、吕太后,经济开始恢复,而汉文帝喜行节俭,思安百姓,听从贾谊之言,令民趋本背末,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后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