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表现形式,明确术前诊断、评估疾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并比较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效果。通过其比较结果,讨论手术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优劣,是否临床值得推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胸外科自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间选择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19例;年龄30~70岁,平均(50.6±10.0)岁;住院时间10~35天,平均(21.7±6.8)天,其中交通事故伤为23例,重物压砸伤7例,摔伤23例,高处坠落伤5例,打架伤1例,机器挤压伤1例;60例患者术前均拍摄胸部X线,CT及三维重建示多发性肋骨骨折,骨折端错位较明显,左侧肋骨骨折34例,右侧肋骨骨折31例,双侧肋骨骨折5例,并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挫伤13例。为尽可能满足比较需要,采集的病例满足条件:①胸部CT三维重建示肋骨骨折至少三根以上,无明显开放性骨折;②无明显肺挫裂伤形成血胸及其他专科需处理的合并伤;③排除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④神志清楚,可自主咳痰;⑤在我科完成主要治疗,排除胸腹联合伤,颅内出血,肱骨骨折以及需要相关科室手术或共同诊治的患者,无需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术前根据其病因,临床表现,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在就诊的患者中,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各项治疗方案及利弊后,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并满足上述条件,随机选择其中3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TiNi环抱式接骨器,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手术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常规胸部绷带加压固定,以及近年来采用胸部护板外固定处理,同时抗炎,排痰,镇痛,加强呼吸道管理。手术采用复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用记号笔标出肋骨骨折断端走形,相应选择手术切口,一般是后外侧横切口或腋下纵向切口,游离骨折断端骨膜,避免损伤肋间神经和血管,选择相对应的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塑形,安装。直观了解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病情,并进一步与ct三维重建相印证。两组患者主要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胸廓成形程度及肺通气功能对病情进行评价并比较。其方法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lqaloguescale,vas)。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术前vas评分由术前当天记录,术后vas评分为术后第6天疼痛主观评分的平均值,比较两组vas下降程度。肋骨骨折治疗疗效标准:优:胸壁无疼痛、呼吸正常、影像学检查肋骨解剖对位、双侧胸廓对称;良:与优相比影像学检查肋骨非解剖对位、移位在2mm以内,双侧胸廓基本对称;可:胸壁略有疼痛、影像学检查示少数肋骨对位差,但移位在3mm以内,胸廓稍有塌陷或不对称;差;胸壁疼痛、肋骨移位在3mm以上。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下降程度,以及自主下床时间比较,两组肺功能比较,以及患者伤后1月复查肋骨复位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观察6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伤后1-2个月均在我院复查胸部x线观察肋骨复位情况,进一步比较手术及传统治疗效果对比。发现从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下降程度,以及自主下床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从住院费用来看,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常规测定肺功能,同时对观察组术后第7天及对照组保守治疗后第7天复查肺功能,以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所占百分比等作为评估指标,见两组患者入院时MVV%及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 d复查:观察组MVV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但FEV1所占百分比变化不明显,考虑为患者外伤引起的肺限制性通气对其无明显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诊随诊观察肋骨骨折愈合情况及胸廓形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及术后的随访比较,更加全面了解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术中视野全面,清楚,直观面对肋骨骨折的部位进行处理,手术针对性强,处理结果满意,且复位效果佳。总体来说,在住院时间,在疼痛指数下降及治疗满意度上,手术组患者较为满意,但治疗费用偏高。手术复位内固定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